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5-2):段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段(ㄉㄨㄢ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姬姓,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-共叔段的後代,以王父字為氏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及《史記.鄭世家》等資料記載,春秋時,鄭武公的妻子武姜,生長子莊公時難產,生二兒子段叔時卻很順利,因此她喜歡叔段而不喜歡莊公。鄭武公病重時,她請求武公廢長立幼,鄭武公沒有答應此意願。莊公當了鄭國國君後,武姜又請求把製作為段叔的封地,莊公不答應,而把京城封給了段叔,段叔與姜氏勾結,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,並準備襲擊莊公。莊公獲悉後便派兵討伐。段叔大敗,逃到共,稱為共段叔。他的子孫便四處分佈,有的姓段,有的姓共叔,還有的以共為姓氏,而這也是河南段氏的由來。

2、出自於封地,為段干木的後代以地名為氏。根據《史記.老子列傳》記載,老子之子宗,在春秋時代是魏國的將領,受封於段干,人稱段干木。後代便有的以單姓段為姓氏,而這就是山西段氏的由來。

3、出自於遼西鮮卑族後裔。根據《姓氏尋源》、《辭海》等資料所載,西晉時有鮮卑人的一個部落首領檀石槐之後,叫段務目塵、段匹石單等,被封為遼西公。其領地有三萬家,分佈在遼寧西部,族人大多是段姓。直到十六國時,被後趙帝石虎所佔領,後來便與漢人雜居,漸漸的被漢化,因此到後來便多以段作為姓氏,而這是遼西段姓的由來。

4、出自於雲南段姓宗源有二:

(1)根據《姓氏尋源》記載,「雲南蠻段氏,魏末段延沒蠻代為酋帥,裔孫憑入朝拜為雲南刺史,本出武威(今屬甘肅省)。」後代便傳下這支段姓。

(2)一直到後晉時,白蠻人段世平建立大理王朝(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),段姓因而在此為大姓。

5、出自於其他少數民族。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,滿、蒙、土、苗等均有段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京兆郡: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,治所在長安。三國魏將轄區改稱京兆郡。

2、武威郡:漢間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,治所在武威。此支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段貞。

3、扶風郡: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,為三輔之一。三國時改為扶風郡,治所在槐裡。西晉移至池陽。

4、天水郡:西漢武帝元鼎三年(西曆前114年)始置,相當於今甘肅省天水、隴西以東地區。治所在平襄(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)。東漢永平十七年(西曆74年)改為漢陽郡。三國魏仍改為天水郡。
  
【堂號】

1、君軾堂:戰國時期魏國的段干木不肯作官,魏文王卻認為他很能幹,於是親自登門拜訪,段木干跳牆躲了起來,不肯與之相見。文侯依然很尊敬他,每次從他的門前經過時都要站在車的橫木上肅立,並說:「段干木是賢人,我能不軾嗎?」

2、段姓的主要堂號還有 「武威堂」、「京兆堂」、「錦綢堂」、「餘慶堂」等。


【歷史人物】

段秀實

段秀實(西元719-783年),字成公,唐代人。官至司農卿。六歲時,母親患病,他日夜不眠的服侍一周,滴水未進,真是廢寢忘食。等到母親病體稍愈方才肯進食,當時四鄰傳頌,號稱「孝童」。

及長,性格沉厚果斷,慨然有輔國濟世之志。因其賢名,地方舉為明經,可他的友人卻用了不當手段給換成自己的名字,秀實聽了,淡然處之,說:「搜章擿句,不足以立功。」(只會訓詁考據、搜羅典故,不足以為社會立功。)於是放棄不要了。

唐德宗時(西元783年),朱泚(音此)欲叛唐篡位,召當時任司農卿的段秀實等商議大事。當朱泚提到謀篡時,段秀實大怒,順手奪過別人手上的象牙笏,衝上前去,大罵:「狂賊,我恨不得將你千刀萬剮,哪裡能跟隨你一起謀反呢?」於是用笏版猛擊朱泚,朱泚慌忙用手臂攔擋,還是被笏版擊中額頭,流血而逃。一時間,在場的叛黨都被這一幕景象嚇住了。段秀實對他們說:「我是不會和你們一同謀反的,何不趁早趕快把我殺了!」後來,又來許多叛黨,段秀實終於被叛黨殺害。(笏:音ㄏㄨˋ,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所執的手版,如玉笏、象笏、朝笏。)

後來就以「奪笏擊賊」(文天祥正氣歌中的「擊賊笏」也是指這件事)這個典故,形容忠臣誓死捐軀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