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6-3):史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ㄕˇ)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倉頡。倉頡之後,衍生了倉氏、史氏、侯氏、侯岡氏、夷門氏、倉頡氏。倉頡為史官,人稱史皇氏,其後有一支以官為氏,稱史氏。
2、出自於周太史佚之後。歷代他姓史官,亦多以官為氏。見於歷史最早的史姓人物,當屬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。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,為人嚴正,與太公、周公、召公並稱為四聖。由於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,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。春秋時期,列國史官多以官為氏。
3、出自於隋唐時代,昭武九姓之一。古西域康國支系有史國,居史城,是昭武諸國之一,史國有人搬遷到中原居住,便以國名為姓氏。

【郡望】

京兆郡:漢太初元年(西曆前104年)改內右史置京兆尹,為三輔之一。治所在長安。

【堂號】

忠烈堂:明朝末期,史可法以兵部尚書、大學士督師身份在揚州抗清。當揚州城危的時候,史可法給老母和妻子寫了遺書,因為自己沒有兒子,命副將史德威做他的兒子。並且交待說:「我死後,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邊。」城破以後,可法自刎不死,他又命史德威殺他。史德威哭著不肯殺,結果被清兵俘虜。被俘後,清人勸他投降,他堅決不屈,壯烈殉國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史可法

史可法(西元1601年~西元1645年)字憲之,號道鄰,明代祥符(今河南省開封縣)人。明崇禎元年(西元1628年)考取進士,曾任右僉都御史,後任命南京兵部尚書,參贊機務,也曾參加鎮壓農民起義軍。

二十歲那年,史可法前往應試途中曾在古廟中苦讀。當時擔任京畿督學的左光斗微服出巡,那是個風雪交加的天氣,當左光斗一行人來到古廟時,看見一位年輕人因讀書疲倦,趴在桌上睡著了,而桌上放著一篇文章,左光斗拿來一看,對此作品非常讚賞。左光斗見他衣服單薄,就把自己的外套脫下披在此人身上,而後詢問寺僧,方知此人姓名是「史可法」。應試當天,左光斗擔任主考官,看見前來應試的史考法,就當場在他的試捲上批了第一名。左光斗曾對太太說:「我的兒子才能都很平庸,不足以成就大事,而將來能夠繼承我的志業,恐怕就只有這個年輕人了。」

在《左忠公軼事》中曾記載,史可法擔任鳳廬道職務時,每當軍情一緊張時,他就數日不臥床睡覺,讓士兵輪番休息,而自己坐在營帳外守候。在寒冷的夜裡,起身站起來拍動衣服時,鎧甲上的冰霜都被震落下來,發出清脆的聲音。當有人勸他稍作休息時,史可法總回答:「吾上恐負朝廷,下恐愧吾師也。」由此可知左光斗在史可法心中的份量與地位。而左光斗提攜後進及「鐵石肺肝」的人格感召,深深影響了史可法,成就了史可法忠肝義膽的作風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