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鮑(ㄅㄠˋ)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姒姓。為春秋時夏禹裔孫敬叔之後,以邑(國)名為氏。根據《通志• 氏族略》、《元和姓纂》等資料記載,春秋時,夏禹裔孫敬叔(即杞公子)仕齊,居住在鮑邑(原為夏朝的諸侯國,故城在今山東省歷城東三十里),其子叔牙以國名為姓。
2、出自於庖犧氏。即伏羲氏,其後有鮑姓。
3、出自於他族。根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資料記載,南北朝大融合時,北魏地區的少數民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在洛陽,也與漢族融合,於是便改姓鮑。清滿洲八旗姓保佳氏、瓜爾佳氏等後均有改姓鮑者。景頗族金別氏,漢姓為鮑;佤族羊布拉氏(亦稱尤斯拜氏),漢姓為鮑。內蒙古東部蒙古孛兒只斤氏後改為鮑姓。今滿、蒙古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【郡望】
1、上黨郡:古郡名。韓始置。西漢移治長子(今山西省長子西南),東漢移壺關(今山西省長治北)。隋唐上黨郡即潞州,治上黨,即今長治市。歷代轄境雖有變更,但均在晉東南。
2、東海郡:秦漢東海郡,治郯(今山東省郯城北),秦漢之際曾稱郯郡。東晉僑置於海虞縣(今江蘇省常熟)北境,旋移京口(今鎮江)。南朝齊移治漣口(今江蘇省漣水)。隋唐以海州為東海郡,治朐山(今連雲港西南海州鎮)。
3、河南郡:漢又有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陽(今河南省洛陽東北)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為洛州河南府,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。元為路,明為府。
4、泰山郡:西漢始置,治所在博(故城在今山東省泰安東南)。漢有博縣,唐為干封縣,宋改干封為奉符,即今泰安。金置泰安軍,改州。清雍正時有泰安府,東平、肥城等縣均屬此府。民國廢府。
【堂號】
1、清懿堂:鮑氏「清懿堂」為頌揚鮑氏歷代烈女貞婦而建的紀念館,是中國少有的「女祠」。 常言道:「皇族有太廟,百姓有祠堂」。古代祠堂的修建,基於傳統思想,男為天,女為地,所以男祠大於女祠。
2、鮑姓主要堂號有:「清望堂」、「東海堂」、「亦政堂」、「上黨堂」、「舞鶴堂」、「泰山堂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鮑叔牙
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齊國人。他和管仲是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。管仲的家境貧困,經常欺負鮑叔牙並佔他的便宜,但鮑叔牙始終待他很好,不曾有什麼怨言。鮑叔牙常和管仲一起合夥做生意,每次賺錢,管仲總想多分點,朋友都認為鮑叔牙糊塗,吃了大虧,但鮑叔牙從不以為管仲貪心,他知道管仲的家境不好,有老母親要奉養,多拿一些是應該的。
鮑叔牙和管仲也曾一同上戰場,在打仗時,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,曾經三次打仗而逃跑了三次,鮑叔牙卻不認為管仲膽小,他知道管仲的母親年歲大,只有管仲這一個兒子,萬一他有三長兩短,家中年邁的母親就沒人奉養了。後來管仲也做了幾次官,每次都因表現不好,而被免職了,鮑叔牙並不認為他不是沒有才能,是因為沒遇上好時機。
後來鮑叔牙侍奉公子小白,管仲侍奉公子糾。小白和糾爭奪王位,結果小白得勝當了國君,公子糾失利被殺,召忽為之自殺,而管仲沒有自殺而選擇讓魯國囚禁。管仲被囚禁遭受屈辱,鮑叔牙並不認為他無恥,因為鮑叔牙知道管仲不羞小節,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恥辱。因此管仲說:「生養我的人是父母,瞭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啊!」
由於鮑叔牙的緣故,管仲被釋放了,鮑叔牙並向齊桓公大力推薦管仲為宰相,把自己置身於管仲之下。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後,使齊桓公稱霸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都是因為管仲的謀略。而鮑叔牙的子孫在齊國享有俸祿,十幾代都得到封地,多數都出任大夫。天下人都讚揚鮑叔牙的心胸坦蕩,能夠推舉人才,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善意地理解、幫助別人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16-1):酆 (2009年10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5-4):柳 (2009年10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5-3):袁 (2009年10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5-2):任 (2009年10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15-1):俞 (2009年9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4):方 (2009年9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3):花 (2009年9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2):鳳 (2009年9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1):苗 (2009年9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4):馬 (2009年9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3):昌 (2009年9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2):韋 (2009年9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1):魯 (2009年9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4):郎 (2009年9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3):彭 (2009年9月1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