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成語故事

成語故事:一氣呵成

【明慧學校】明代胡應麟所撰《詩藪》一書,是以個人觀點評論周、漢以來,至於六朝、唐、宋、元、明的古體與近體詩,遍論歷代作者的優劣。此篇所論及者,即唐代杜甫作的〈登高〉詩。此詩是一首七言律詩,內容為:「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迴。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袞袞來。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臺。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。」

此詩非但每一個句子都合於詩律,甚至是每一個字都不偏不倚地恰到好處,因此全詩首尾貫通,氣勢流暢。猛然讀來,感受不到刻意作對的工巧,細細剖析之後,才會發現其實每一字都對得絲毫不差。胡應麟稱此詩的用字與造句只有杜甫一人可作,不但前無古人,而且後無來者,故盛讚其為曠世之作。胡氏以為杜詩鍛鍊字句,使其合律,故全詩得以「一意貫串,一氣呵成」,即言此詩似乎是一口氣寫作完成的,不但寫景抒情之情思貫串無隙,且由景轉情亦順流暢達。

胡應麟文中的「一氣呵成 」就用來比喻文章的氣勢流暢,首尾貫通;後則又引申用來比喻事情進行得順暢緊湊而不間斷。

【典源】

明.胡應麟《詩藪.內編.近體中.七言》
〈黃鶴樓〉、〈鬱金堂〉皆順流直下,故世共推之,然二作興會適超而體裁未密,丰神故美而結撰非艱,若「風急天高」1>,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實一意貫串,一氣呵成。驟讀之,首尾若未嘗有對者,胸腹若無意於對者;細繹之,則錙銖鈞兩,毫髮不差,而建瓴走阪之勢,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。至用句、用字,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,決不能道者,真曠代之作也,然非初學士所當究心,亦匪淺識所能共賞。

〔注解〕
(1) 風急天高:指唐代杜甫所作之〈登高〉詩,其首句為「風急天高猿嘯哀」。
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