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大林寺桃花 (白居易)
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。
長恨春歸無覓處,不知轉入此中來。
【作者簡介】
白居易(公元772-846),字樂天,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,“新樂府運動”的倡導者。他的詩語言通俗、明白流暢,在風格上自成一體(世稱“元白體”)。 他長於各種詩體,特別是敘事長詩,其中“長恨歌”和“琵琶行”是其代表作,對後世影響極大。
【字句淺釋】
解題:這是元和十二年(公元817)初夏,作者在江州作司馬時寫的一首記遊詩,稱得上唐人絕句中的珍品。大林寺:廬山香爐蜂頂上的一座古寺。芳菲:香而美的花草。這裡主要指花。
【全詩串講】
孟夏四月時,人間的百花都差不多快要落完。
高山古寺中,桃花卻春意盎然開得又盛又繁。
我經常怨恨,春光一歸去就不知到哪裡尋覓。
現在才知道,它是轉悠到了這山頂的古廟裡。
【言外之意】
山高地寒,生物節候稍晚於低地,本來是自然現象。但以平淡淺易的幾句小詩描寫出來,卻能寫得意境深邃、富於情趣,表現出作者立意之新穎、構思之靈巧,戲語中含雅趣,故能惹人喜愛。將春光擬人,寫得天真可愛、活靈活現,也顯出作者自己的一片童心。
作者因出乎意外的看到晚開的山寺桃花而打破了自己以往的成見。推而廣之,世人對許多司空見慣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也往往是懷有偏見的。根據狹窄的生活經驗或道聽途說,甚至純粹為了政治利益而編造的謠言,就簡單的下結論,往往就形成偏見和成見。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許多好的人和好的事,就像那高山古寺中的桃花一樣,不斷的矯正著人們心中的成見和偏見,並且在春天已經離去後,再向人們重現美麗的春光。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山居秋暝 (2005年4月21日)
- 唐詩欣賞:處士盧岵山居 (2005年4月18日)
- 唐詩欣賞:寄全椒山中道士 (2005年4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自敘 (2005年4月13日)
- 國學常識:唐詩小百科 (2005年4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05年4月9日)
- 唐詩欣賞:題破山寺後禪院 (2005年4月6日)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05年4月3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05年3月31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05年3月29日)
- 唐詩欣賞:勸酒 (2005年3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漁父 (2005年3月23日)
- 唐詩欣賞:終南別業 (2005年3月20日)
- 唐詩欣賞:無題 (2005年3月19日)
- 華夏歷史:漢室天下的復興 東漢的文化(四) (2005年3月1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