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寄全椒山中道士 (韋應物)
今朝郡齋冷,忽念山中客。
澗底束荊薪,歸來煮白石。
欲持一瓢酒,遠慰風雨夕。
落葉滿空山,何處尋行跡?
【作者簡介】
韋應物 (公元737 - 約792),人稱韋江州或韋蘇州,唐代大歷時期大詩人。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而著名,語言簡淡而意蘊深遠。有《韋蘇州集》。
【字句淺釋】
全椒:在今安徽省東部、滁河上游的一個縣。題解:此詩寫作者思念山中修道的朋友,是歷代詩人和詩評家高度讚揚的名篇。郡齋:作者作官居住的地方。煮白石:道家有一種服食的方法:把薤白、黑芝麻、白蜜、山泉水和白石英放在鍋裡熬煮。《抱樸子》中也有修道人煮白石當糧的記載。
【全詩串講】
今天,我的郡齋裡特別的清冷。我忽然思念,山中的朋友道士。
他到山澗底下,砍荊條當柴燒。背著柴回家,就煮白石當糧吃。
我想拿一瓢酒,遠走到山中去。風涼雨冷的夜裡,給他些慰籍。
然而,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。我到哪裡,才能找到他的足跡?
【言外之意】
此詩乍看平淡無奇,毫無驚人之處。但仔細讀來,頗有陶淵明風格。歷來詩家評價很高,有說“一片神行”的,有說“化工筆”的,一致認為是韋詩中的名篇。蘇東坡特愛此詩,刻意模仿尾聯兩句,但始終學不像。可見好詩全在心胸之不同,絕非才氣和技巧所能左右。
至真的詩方能至美。真到讓人沒有詩的感覺,那才是最高的境界,也就是陶淵明的風格。
此詩作者隨口說來,毫不費力,便讓人覺得自然可愛、情真意切。而才氣縱橫的蘇東坡卻使勁學也學不像,其差別就在一個“真”字。自己的心胸不在那種境界中,勉強去學,怎麼也學不像。“真”於詩之可貴,於斯明矣!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自敘 (2005年4月13日)
- 國學常識:唐詩小百科 (2005年4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05年4月9日)
- 唐詩欣賞:題破山寺後禪院 (2005年4月6日)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05年4月3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05年3月31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05年3月29日)
- 唐詩欣賞:勸酒 (2005年3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漁父 (2005年3月23日)
- 唐詩欣賞:終南別業 (2005年3月20日)
- 唐詩欣賞:無題 (2005年3月19日)
- 華夏歷史:漢室天下的復興 東漢的文化(四) (2005年3月18日)
- 唐詩欣賞: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(2005年3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杳杳寒山道 (2005年3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5年3月1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