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家長園地

家長們的三言兩語

文/雅文 整理

【明慧學校】當社會新聞中不斷出現年輕人憤世嫉俗的嘴臉,抗壓性弱的草莓族成為這一代年輕人的代名詞,忙碌的為人父母者,是否應該靜下心來省思ㄧ下,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外,我們還需要再給他們什麼呢?

高學歷不代表高EQ

我認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變成即使擁有高學歷,也不代表這個人就擁有高EQ,就會孝順、善良,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
所以往往有人告訴我,誰誰誰是什麼令人羡慕的學歷、事業有成就,那並不會吸引我。

  我們的「年輕人」往往私我,或很多自以為是的想法。父母也許是造成的主因,做得太多,阻斷了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。要求「照父母的期待」來生活等等,往往製造了一群機器人型的孩子,也創造了一群沒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。

  而一位有著高學歷卻試圖自殺的碩士生,更直言自己沒有辦法自立是父母的錯,讓人看了真是感到不可思議。自己的人生自己不去掌握,而父母提供他很好的生活條件,毫不感謝,反而一味責怪父母,真是叫人感到「不恥」。

  這樣的年輕人在我們的社會裡恐怕比例不少吧!真令人憂心。媽媽請自我期許,讓我的孩子去走自己的路,我們在旁默默幫助、扶持他便好。

家長也在不斷學習

  孩子的教養過程,真的步步都要小心,不只是孩子不斷的學習,當父母的不也是在「學習」嗎?

  其實孩子有狀況、有情緒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沒有發現問題,甚至不自覺的把自己不好的觀念灌輸給孩子。不過在學校就是有這樣的好處,一方面有這麼多的教育資源,另方面有這麼多的人在注意,透過自己的省思,我想孩子也會帶著父母一起成長。

環境的造就

  我媽媽常說:「就是有你這種懶惰的媽媽,才會有能幹的女兒,有我這種能幹的媽,才把你養得那麼懶。」的確,我的孩子都很能幹,尤其是大女兒吟吟。

  或許因為受蒙氏觀念的影響,吟吟從2歲多就自己在那做很多事情:煮芋圓(有大人看著)、泡牛奶給妹妹喝。後來,她又學會了自己洗頭、洗澡、洗菜,她很愛做這些事,做這些事的吟吟臉上洋溢著一種快樂和成就感。

  現在我們又多了一個弟弟,我這個當媽媽的時間更吃緊,扣去晚上上課、假日錄影及主持活動後,再分成「不平均」的三份給三個孩子,除了無奈,更多的是心疼,但慶幸有這個懂事的大姊姊來分擔。

孩子們從很小就學習跟別人分享,知道禮讓和輪流。我想,他們三個就是這樣彼此協調、自我調整,為他們步入社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吧!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