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成語故事

成語故事:心心相印

【明慧學校】佛教禪宗主張不立文字,認為禪理不可言說,而斷際禪師的《傳心法要》就是延續此說。他強調在禪理的實踐中,心就是本體、核心,是眾生本來就具有而永不變易的佛性;禪修的目的在於保住本心,不起妄念,不假外求。

他還特別強調實際生活中「心即無心」的道理。在一切行住坐臥中,但求無心,即不起妄念,這就是佛心了。因此修行時,不須透過語言、文字,以己心和佛心相印證,領悟佛的真理,就是「以心印心」了。後來「心心相印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也用來比喻彼此心意互通。

【典源】

#《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》1>

自如來2>付法3>迦葉4>已來,以心印心,心心不異。 印著空,即印不成文;印著物,即印不成法。故以心印心,心心不異;能印所印,俱難契會,故得者少。然心即無心,得即無得。

〔注解〕

(1) 典故或見於《祖庭事苑.卷八.心印》。
(2) 如來:佛的另外一種稱號。意謂像過去諸佛那樣的來去。
(3) 付法:傳授佛法。
(4) 迦葉: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摩訶迦葉的簡稱。

〔參考資料〕

《祖庭事苑.卷八.心印》
達摩西來,不立文字,單傳心印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
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