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「人山人海」,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。用「山」和「海」來形容數量之多。在宋代西湖老人所撰《西胡老人繁勝錄.諸行市》中有一條記載,描述當時杭州市容的繁盛。說到當時南瓦是衣山衣海,中瓦是卦山卦海,上瓦是南山南海,下瓦是人山人海。
此處所說的「瓦」,或稱為「瓦子」、「瓦舍」、「瓦肆」等,是宋元大都市中娛樂場所的總稱,包括了戲場、妓院、賭場等。至於「南瓦」等名稱,根據《西湖老人繁勝錄.瓦市》記載,當時瓦市分有南瓦、中瓦、大瓦、北瓦、蒲橋瓦等。可見這些名稱都是指瓦市的所在。
其中「南瓦」是衣市集中地,所以「衣山衣海」;「中瓦」為算命卜卦等行業的集中地,所以「卦山卦海」;上瓦「南山南海」,下瓦必然十分熱鬧,所以「人山人海」。這句成語後代常見,例如:《水滸傳.第五一回》:「每日有那一般打散,或有戲舞,或有吹彈,或有歌唱,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。」(打散:ㄉㄚˇ ㄙㄢˇ,泛指曲藝雜技)又如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六》:「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,街上迎會,看的人,人山人海。」後來「人山人海」就被用來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。
【典源】
※宋.西湖老人《西湖老人繁勝錄.諸行市》
川廣生藥市、象牙玳瑁市、金銀市、珍珠市、絲錦市、生帛市、枕冠市、故衣市、衣絹市、花朵市、肉市、米市、卦市、銀朱綵色行、金漆卓凳行、南北豬行、青器行、處布行、麻布行、青果行、海鮮行、紙扇行、麻線行、蟹行、魚行、木行、竹行、果行、筍行。京都有四百十四行,略而言之:鬧慢道業、履歷班朝、風箏藥線、……歌舞、歌琴、歌棋、歌樂、歌唱、棕索、髮索、蝍蟧、金麻、蟲、端親。四山四海,三千三百。衣山衣海,卦山卦海,南山南海,人山人海。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傾國傾城 (2008年8月7日)
- 成語故事:一觸即發 (2008年8月5日)
- 成語故事:一籌莫展 (2008年8月3日)
- 成語故事:一蹶不振 (2008年8月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竅不通 (2008年7月31日)
- 成語故事:改過自新 (2008年7月30日)
- 成語故事:一瀉千里 (2008年7月29日)
- 成語故事:一舉兩得 (2008年7月27日)
- 成語故事:洛陽紙貴 (2008年7月26日)
- 成語故事:一錢不值 (2008年7月25日)
- 成語故事:一諾千金 (2008年7月23日)
- 成語故事:千鈞一髮 (2008年7月2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箭雙雕 (2008年7月19日)
- 成語故事:一盤散沙 (2008年7月17日)
- 成語故事:一暴十寒 (2008年7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