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西漢劉向所撰《說苑》一書,記錄軼聞瑣事,雜以議論,以儒家思想為指歸,闡明國家興亡、政治得失之理,以為後世鑒戒。
〈談叢〉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,其中「一噎之故,絕穀不食;一蹶之故,卻足不行」,本於《淮南子.脩務》:「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,則是以一飽之故,絕穀不食;以一蹪之難,輟足不行。惑也。」大意是: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,不再學習,就像一旦被飯噎到,便不再吃飯,跌了一跤,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。這未免太糊塗了。
後來「一蹶不振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,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。
【典源】
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六.談叢》
天與不取,反受其咎;時至不迎,反受其殃。天地無親,常與善人。天道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惡之家,必有餘殃。一噎1>之故,絕2>穀不食;一蹶3>之故,卻足4>不行。心如天地者明,行如繩墨者章。
〔注解〕
(1) 噎:音|ㄝ,食物塞住咽喉,氣透不過來。
(2) 絕:拒絕。
(3) 蹶:音ㄐㄩㄝˊ,顛仆、跌倒。
(4) 卻足: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。卻,退後。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一竅不通 (2008年7月31日)
- 成語故事:改過自新 (2008年7月30日)
- 成語故事:一瀉千里 (2008年7月29日)
- 成語故事:一舉兩得 (2008年7月27日)
- 成語故事:洛陽紙貴 (2008年7月26日)
- 成語故事:一錢不值 (2008年7月25日)
- 成語故事:一諾千金 (2008年7月23日)
- 成語故事:千鈞一髮 (2008年7月2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箭雙雕 (2008年7月19日)
- 成語故事:一盤散沙 (2008年7月17日)
- 成語故事:一暴十寒 (2008年7月15日)
- 成語故事:言必有中 (2008年7月14日)
- 成語故事:一鳴驚人 (2008年7月13日)
- 成語故事:一語道破 (2008年7月1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網打盡 (2008年7月9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