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成語故事

成語故事:鳳鳥不至

【明慧學校】孔子說:「鳳鳥不來了,河圖不出現了,我無法再繼續傳道了啊!」

研析】

此篇乃孔子悲嘆道之不行。

《尚書•虞書•益稷》曰:「簫《韶》九成,鳳皇來儀。」《韶》是大禹時代的大樂,聞聽此樂,就會引來鳳凰翩然起舞。

根據記載,鳳凰是百禽之王,雄曰鳳,雌曰凰。據說並不是中國這裡的鳥,和龍、麒麟一樣,通常也不在我們的這個空間棲息。據古人的說法,牠們都是屬於仁獸仁鳥,那麼只有當我們常人社會這裡道明德高、俗醇氣清的時侯,牠們才會在這裡頻繁現身,或者我們這裡有特別能夠吸引它們的事情,比如聖賢之人出世,比如有清雅絕塵的音樂等。因為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,它們才能生存、棲息,它們就是這樣高貴的生物。就像魚蝦可以在清水塘裡生活,卻不能在惡濁的水裡生存一樣。

在上古中古時代,龍是十分常見的,有人養龍,使用龍駕輿。到了夏代末期,龍就不像以往那麼常見,只能是有時見到。而麒麟、鳳凰則是到了春秋戰國之際才變得稀少。這恐怕和當時的紛亂世局有相當的關係,難怪孔子也慨嘆大道難行矣。

而根據史書記載,漢代的許多修煉人在圓滿飛昇的時侯,都是龍鳳接引,男則乘龍,女則乘鳳。龍到了唐代就幾乎更少了,麒麟、鳳凰在宋代之後幾乎在人間絕跡。為什麼這些珍禽異獸會隨著歷史的推進而越來越少,以至於在世間消失了呢?

既然有所趨,就必然有所避。這些生物所習慣的環境是道德昌明之世,道德的衰敗和淪喪,對於它們來講就等於是清水塘變成了臭水塘,這對它們肯定是不願意繼續在這裡待下去的。因為,善德會帶來所謂的「瑞氣」。麒麟鳳凰在有瑞氣的地方逗留。而它們所到之處也帶有很強的瑞氣,因此會有百獸爭隨、百鳥伴翔的壯觀場面。

那麼,如果君主具有善德,會給天下帶來祥瑞之氣,會讓天下百姓向善樂業,四海清平,如古代的三皇五帝、唐太宗等;如果君主道德低下、品質惡劣,那麼就會帶動天下凝聚孳生惡濁之氣,整個國家道德淪喪,天災人禍連綿不絕,如古之夏桀商紂等。

因此,如果我們的人類社會重新變得道德高尚,促使這裡的人心和環境重新變好,甚至更美好,那麼這些動物肯定還會在我們這裡聚集,甚至是大量棲息,屆時,也許歷史上曾經有記載的奇珍異物同樣也會再現的。

【延伸思考】

(1)所謂「物以類聚」,「志同道合」等,都是說明同性相近同類相聚,你可以舉正反兩方面的例子說明嗎?(大自然或古今中外等人事的例子)如:「磁鐵去吸鐵粉」、「水就濕,火就燥」、「肉腐出蟲、魚枯生蠹」、「她們一群人天天不是逛街就是打牌,真是物以類聚。」等等)

(2)如果你是領導者,你認為治理國家的當務之急是什麼?

(2)如果你是老百姓,身處道德淪喪的亂世,你會如何要求自己?

【原文】

子曰:「鳳鳥(1)不至(2),河不出圖(3),吾(4)已矣(5)乎(6)!」(《論語•子罕篇第九》)

【註釋】

(1)鳳鳥:天上的靈鳥。舜帝在位時鳳凰飛來,周文王時鳴叫於岐山。

(2)至:到來。

(3)圖:河圖。遠古時代伏羲氏看見河中的神獸龍馬背負著圖出黃河,並根據此圖畫出了八卦。和鳳鳥的出現一樣,都是象徵當時有聖王在世的祥瑞之兆。

(4)吾:我。

(5)已矣:停止。無法再繼續。

(6)乎:啊。感歎詞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