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家長園地

自私與分享

文/王理書

【明慧學校】樹這孩子,天生有敏感的生存焦慮。在我們面前,他知道愛無失去的威脅,所以放縱自己的負向情感表達。在學校,他仔細觀察,同學曾經遭受的待遇,謹慎的記在心裡,暗自理解。

他常問我,「為什麼老師說……」在他說學會忍耐的故事時,我知道,孩子在學校正在培養另一種性格,而那是在家裡,我們給不出的環境。社會眼光、社會規範,悄悄的駐進他心底。

上週,孩子吃宵夜時,旦的麵吃光了,我跟樹要:「麵分一些給妹妹。」樹說:「不要。」我只好跟旦說:「旦,你的吃光了,沒了喔!」

忽然,樹問我:「什麼是自私?」

我驚訝,「你在哪裡學到的?」

他說:「我在學校圖書館看到的,有一本書叫《自私的亮亮》。」

爸爸回答:「自私就是替自己想,不替別人想,與『分享』剛好相反。」

過一會兒,樹挖了一片蝴蝶麵放到旦的碗,說:「給旦旦吃。」

我笑了:「謝謝哥哥的分享。」

樹用自己的方式,在處理「想吃」與「不想自私」的衝突。現在的他,氣度與力量都還在成長。一片蝴蝶麵,剛好是他能給的分享。他對妹妹的愛還不夠大,一片蝴蝶麵,是剛好的大小。他對我則很慷慨,即使他很想吃,也都會分我,這背後沒有道德規範的影響,比較是兩人間的相愛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