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據《韓非子.喻老》載,春秋時楚莊王雖然已經即位三年,但是卻看不到他積極處理國事,因此大臣們都非常擔憂。
有一天右司馬打了個比方對莊王說:「有一隻大鳥,棲息在南面的山丘上,三年之中,不但沒有拍動翅膀,甚至不飛也不叫,靜得連一點聲音都沒有,這是什麼鳥啊?」楚莊王說:「那可不是隻平凡的鳥,他雖然不飛,要飛一定沖上高空;目前雖然沒叫,要叫一定震驚天下,你寬心吧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」過了半年,楚莊王親自處理政事,對於不合理的事項加以廢除,另外又制定出法令規章,同時誅殺了五個大臣,提拔六個處士,把楚國治理得非常強盛,而楚莊王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。
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一鳴驚人」,用來比喻平時沒沒無聞,突然有驚人的表現。
【典源】
#《韓非子.喻老》
楚莊王1>蒞政三年,無令發,無政為也。右司馬2>御座,而與王隱3>曰:「有鳥止4>南方之阜5>,三年不翅,不飛不鳴,嘿然6>無聲,此為何名?」王曰:「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;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7>。雖無飛,飛必沖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子釋之8>,不穀9>知之矣。」處半年,乃自聽政,所廢者十,所起者九;誅大臣五,舉處士10>六,而邦大治。舉兵誅齊,敗之徐州。
〔注解〕
(1) 楚莊王:?∼西元前591。春秋時楚國國君,為春秋五霸之一,諡莊。
(2) 右司馬:掌理軍事之官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覽.重言》引作「成公賈」。
(2) 隱:隱語,此處指打比方。
(4) 止:棲息。
(5) 阜:小山丘。
(6) 嘿然:寂靜無聲的樣子。嘿,音ㄇㄛˋ,同「默」。
(7) 觀民則:觀察臣民是否守職守分。則,法也
(8) 子釋之:指你放心。釋,放開。
(9) 不穀:古代君侯自稱不善的謙詞。此處是楚莊王的自稱。
(10) 處士: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。
〔參考資料〕
另可參考:《呂氏春秋.審應覽.重言》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一語道破 (2008年7月1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網打盡 (2008年7月9日)
- 成語故事:一塵不染 (2008年7月7日)
- 成語故事:一團和氣 (2008年7月5日)
- 成語故事:一葉知秋 (2008年7月3日)
- 成語故事:一落千丈 (2008年7月1日)
- 成語故事:耳目一新 (2008年6月29日)
- 成語故事:一意孤行 (2008年6月27日)
- 成語故事:舉一反三 (2008年6月25日)
- 成語故事:一視同仁 (2008年6月23日)
- 成語故事:一絲不苟 (2008年6月2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無所知 (2008年6月19日)
- 成語故事:樂不思蜀 (2008年6月18日)
- 成語故事:一無所有 (2008年6月17日)
- 成語故事:一朝一夕 (2008年6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