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「耳目一新」原作「耳目更新」。據《魏書.卷一六.道武七王列傳.河南王曜》記載,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,正值朝廷厲行革新改變初期,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。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,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,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,且合於禮法。
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,對身邊的侍臣說:「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,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?」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,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。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,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、清新。
後來「耳目一新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、清新的感覺。如唐代白居易〈修香山寺記〉中「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」句,是說因為重修香山寺,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。
【典源】
#《魏書.卷一六.道武七王列傳.河南王曜》1>
鑒,字紹達。少有父風,頗覽書傳。沉重少言,寬和好士。拜通直散騎常侍,尋加冠軍將軍,守河南尹。車駕南伐,以鑒為平南將軍,還,除左衛將軍,出為征虜將軍、齊州刺史。時革變之始,百度惟新,鑒2>上遵高祖3>之旨,下采齊4>之舊風,軌制粲然5>,皆合規矩。高祖覽其所上,嗟美者久之,顧謂侍臣曰:「諸州刺史6>皆能如此,變風易俗7>,更有何難?」下詔褒美8>,班9>之天下,一如鑒所上。齊人愛詠,咸曰耳目更新。高祖崩後,和罷沙門歸俗,棄其妻子,納一寡婦曹氏為妻。曹氏年齒已長,攜男女五人隨鑒至歷城,干亂政事。和與曹及五子七處受納,鑒皆順其意,言無不從。於是獄以賄成,取受狼籍,齊人苦之,鑒治名大損。
〔注解〕
(1) 典故或見於唐.白居易〈修香山寺記〉。
(2) 鑒:元鑒,字紹達,北魏宗室,鮮卑族,生卒年不詳。頗覽書傳,沉重少言,寬和好士。任齊州刺史時,采齊舊風,軌制合於規矩,帝下詔褒之。
(3) 高祖:拓跋宏(西元467∼499),又名元宏,北魏孝文皇帝,鮮卑族。改革吏治,並遷都洛陽,改鮮卑姓氏為漢姓,禁胡服、胡語,設學校,致力於漢化。廟號高祖。
(4) 齊:齊州,地約今山東省境內。
(5) 粲然:形容鮮明、清楚。
(6) 刺史:職官名。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,後沿稱地方長官,清時為知州的尊稱。
(7) 變風易俗:改變舊風俗。見「移風易俗」。
(8) 褒美:獎勵、讚美。褒,音ㄅㄠ。
(9) 班:頒布。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一意孤行 (2008年6月27日)
- 成語故事:舉一反三 (2008年6月25日)
- 成語故事:一視同仁 (2008年6月23日)
- 成語故事:一絲不苟 (2008年6月2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無所知 (2008年6月19日)
- 成語故事:一無所有 (2008年6月17日)
- 成語故事:一朝一夕 (2008年6月15日)
- 成語故事:一揮而就 (2008年6月13日)
- 成語故事:一場春夢 (2008年6月11日)
- 成語故事:一勞永逸 (2008年6月9日)
- 成語故事:一傅眾咻 (2008年6月7日)
- 成語故事:一貧如洗 (2008年6月5日)
- 成語故事:一敗塗地 (2008年6月3日)
- 成語故事:一針見血 (2008年6月1日)
- 成語故事:一笑置之 (2008年5月3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