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題破山寺後禪院 (常建)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竹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
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。
萬籟此俱寂,但餘鐘磬音。
【作者簡介】
常建,盛唐著名詩人。與王昌齡是朋友。其詩多為五言,常以山林、寺觀為題材,也有部份邊塞詩。有《常建集》。
【字句淺釋】
題解:此詩是作者清晨遊歷古寺禪院的觀感,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。破山:在今江蘇常熟。寺:指興福寺,建於南齊,到唐代已經是古寺了。初日:旭日。高林:佛家稱僧眾聚居處為“叢林”,此處用“高林”,帶有稱頌意味。萬籟:各種聲音。“籟”在這裡泛指聲音。鐘磬:佛寺中僧人在念經時要撞鐘敲磬使佛音遠播。“磬”字有多義,這裡指那種寺院中的砵形打擊樂器。
【全詩串講】
清晨我登上破山,跨入興福古寺的門廊。
旭日初升,向山中叢林和佛寺洒下晨光。
竹林裡的一條小路,直通到幽靜的地方,
在那花草樹木的深處,就是後院的禪房。
最愛青山沐浴日光,鳥兒自由啼鳴飛翔,
潭中的清影令人塵俗頓忘、心空了一樣。
此時此地,天地萬物都寂靜的毫無聲響,
唯有寺中傳出的鐘磬聲,在山林間迴盪。
【言外之意】
作者遊覽的是佛寺,而且是在一個特殊的時候(清晨、旭日初升)、特殊的環境(竹徑、幽處、禪房、花木、山光、鳥性、潭影、萬籟俱寂、鐘磬音),所見、所聞、所感都具有類似修煉入定的作用。難怪作者能漸入佳境,體驗到超脫塵俗、心境純潔的怡悅,也就是現代研究者所謂的“宗教體驗”的一種。他們這樣說,也是表明這種體驗不是一般常人都能有的,並且也承認這種體驗對人精神境界的昇華作用。
佛門是空門,空門駐空心。作者才入門一遊,便凡塵如洗、俗念頓泯,心生喜悅,並與眾僧喜悅一同融入那悠揚遠播的鐘磬聲中,使得山寺、樹木、花草全都瀰漫在喜悅的音樂裡。作者一遊尚且如此,經年累月居住其間、每日打座修心的僧眾,其心境又當如何?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07年7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07年7月22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07年7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07年7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勸酒 (2007年7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漁父 (2007年7月10日)
- 唐詩欣賞:終南別業 (2007年7月7日)
- 唐詩欣賞:芙蓉樓送辛漸 (2007年7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鹿柴 (2007年7月1日)
- 唐詩欣賞:無題 (2007年6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感遇三十八首(其四) (2007年6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(2007年6月22日)
- 唐詩欣賞:於易水送人 (2007年6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7年6月18日)
- 唐詩欣賞:杳杳寒山道 (2007年6月1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