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無題 (李商隱)
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。
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
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慇勤為探看。
【作者簡介】
李商隱(公元 約813─約858) 字義山,號玉溪生,擅長律詩、絕句,富於文採,詩風獨特。所作“詠史”詩常托古諷今;其“無題”詩很有名。有《李義山詩集》傳世。
【字句淺釋】
解題:無題,是古詩中一種標題的方法。不是沒有題目,因為“無題”就是一個題目,只是不像一般詩題那樣給讀者較多的信息。此詩是以一個女性的口吻來寫的。絲:這裡有同音字“思”的意義。蠟炬:蠟燭。雲鬢:指女性兩鬢美如雲彩。蓬山:即海上的三神山。青鳥:專門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“信使”鳥。本詩最後三字“為探看”應讀為四聲、四聲和一聲。
【全詩串講】
因為相見一次是如此不容易,
離別時才更覺的難分難捨。
仰仗東風而開放的群芳百卉,
東風無力時自然就要凋謝。
春蠶到死時才不再吐絲,
只要我命尚存,
我的思念就永無休止;
蠟燭成灰時才不流燭淚,
只要我身尚在,
我的清淚會永遠長滴。
清晨看著鏡子,
我的雙鬢不再那樣美麗,
怎麼不讓人愁腸萬結;
晚上對著月光,
當你獨自苦吟尋覓佳句,
心中應感到孤冷清淒。
從這裡,
到海上的三座仙山,
想來不會有太多的路程。
青鳥啊,
麻煩你去打聽一下,
給我帶回一點他的信息。
【言外之意】
此詩以其新穎、貼切、奇巧的比喻,以及這些比喻所表現出的纏綿沉痛的誠摯真情,而成為唐詩裡面言情詩中的千古奇葩。
人就是為情而活,因此“情”才成了古今中外文學作品,特別是詩歌的永恆主題。然而,情有大小之分,其動人也有多少之別。當誠摯真情從對一個人而逐漸變為對百人、千人、萬人乃至更多人時,她就在昇華為博愛、仁愛和慈悲;她就不僅能感動少數人,而且能對千萬人有著同樣強烈的感召力量。真摯的情懷便擴大為包容天地的胸懷,而具此胸懷者將成為仁人、救世者和覺者。
再讀一遍此詩,設想將詩中表露的真情從對一人而變為對千萬人。你或許能感受到,詩的內涵在隨著你心胸的擴大而擴大著。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感遇三十八首(其四) (2007年6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7年6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(2007年6月22日)
- 唐詩欣賞:於易水送人 (2007年6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杳杳寒山道 (2007年6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7年6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題興化寺園亭 (2007年6月10日)
- 唐詩欣賞:天末懷李白 (2007年6月7日)
- 唐詩欣賞:烏衣巷 (2007年6月4日)
- 唐詩欣賞:鹿柴 (2007年6月1日)
- 唐詩欣賞:江雪 (2007年5月29日)
- 唐詩欣賞:秋浦歌 (2007年5月26日)
- 唐詩欣賞:白雲泉 (2007年5月23日)
- 唐詩欣賞:登鸛雀樓 (2007年5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靜夜思 (2007年5月1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