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感遇三十八首(其四) (陳子昂)
樂羊為魏將,食子殉軍功。
骨肉且相薄,他人安得忠。
吾聞中山相,乃屬放麂翁。
孤獸猶不忍,況以奉君終。
【作者簡介】
陳子昂(公元 661─702) 字伯玉,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。其詩標舉漢魏風骨,強調興寄,反對柔靡之風。有《陳伯玉集》。《登幽州台歌》是其傳世名篇。
【字句淺釋】
解題:武則天為奪取政權,殺了許多唐朝的宗室,包括太子李宏、李賢、皇孫李重潤等。許多大臣為了效忠武氏,紛紛仿效其殘忍行徑。作者對此殘忍奸偽之風十分憤怒,便寫了這首諷喻詩。食子:戰國時魏國的將軍樂羊去攻打中山國,中山國君殺了樂羊的兒子,煮成肉羹,派人送給樂羊。樂羊為表示自己忠於魏國,就吃了一杯兒子的肉羹。殉: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去維護和追求。軍功:戰功。薄:不看重。相:戰國時各諸侯的太子的老師(太傅)。麂:小鹿。放麂翁:指秦西巴。他是中山國君孟孫的侍衛。孟孫獵到一頭小鹿,叫秦西巴帶回去。母鹿一路上跟著走,不斷的哀鳴。秦西巴心中不忍,就把小鹿放走了。
【全詩串講】
樂羊是魏國的大將軍,
為貪軍功,忍心吃兒子的肉羹。
骨肉之情都全然不顧,
這樣的人,怎麼能對別人忠心?
秦西巴擅自放了小鹿,
卻意外的被提拔為王子的太傅。
對孤獸都有惻隱之心,
何況君王,他必能忠誠的服務。
【言外之意】
忠義、友情,乃至世間一切人際交往,都要出自真心善念才能持久。魏文侯和中山君都懂的這一點。樂羊有戰功,魏文侯就重賞他,但卻不重用他,怕他這種連兒子的肉都能吃的人本性殘忍,將來壞了國家大事;秦西巴擅自放了中山君的獵物,中山君不但沒有降罪於他,反而提拔他當了自己兒子的老師,去教育未來的國君,因為他放走小鹿純屬善念,沒有半點私心。為了心中善念,寧願得罪國君、甘受罪罰,這種人才靠的住啊。
隨著社會的敗壞、人性的沉淪,當今的許多統治者都只能以名利來籠絡人心。更有甚者,專以小利收買社會殘渣、甚至獄中罪犯,用以殘害心地善良的好人。這不是明目張膽的扼殺人們的誠心與善念、加速社會的敗壞嗎?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7年6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(2007年6月22日)
- 唐詩欣賞:於易水送人 (2007年6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杳杳寒山道 (2007年6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遊終南山 (2007年6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題興化寺園亭 (2007年6月10日)
- 唐詩欣賞:天末懷李白 (2007年6月7日)
- 唐詩欣賞:烏衣巷 (2007年6月4日)
- 唐詩欣賞:鹿柴 (2007年6月1日)
- 唐詩欣賞:江雪 (2007年5月29日)
- 唐詩欣賞:秋浦歌 (2007年5月26日)
- 唐詩欣賞:白雲泉 (2007年5月23日)
- 唐詩欣賞:登鸛雀樓 (2007年5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靜夜思 (2007年5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春曉 (2007年5月1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