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![]() |
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,正如他自己所說的:「讀書至萬卷,此心乃無惑;如行路萬里,轉見大手筆。」 |
生平簡介
不幸的是他十九歲時,明朝就減亡了,他不願效忠清朝,為了逃避滿清的迫害,就出家做和尚,不願和富豪權貴交往,後來還俗又曾做過「道士」。也許是亡國後受到很大的刺激,所以常佯裝瘋癲,莫名哭笑;或突然沈默,一字不語。後來他在自己門上寫了一個「啞」字,也許是為逃避清政府的傷害。
關於「八大山人」字號的軼事
由於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,朱耷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,把滿腔悲憤發洩於書畫之中。他題在畫上的總是「八大山人」四個字,這個稱號十分奇特,因為將「八大」二字連寫,看起來有點像「哭」字,又有點像「笑」字;而將「山人」二字連寫,看起來則像「之」字,是「哭之」?或是「笑之」?可以看出他在故國淪亡後痛苦悽楚的心情。另一種解釋,則是表達他對清朝政府迫害明朝遺民的做法,感到哭笑不得。
繪畫藝術上的成就
朱耷的畫很特別,借著舒發自己胸中的悲憤,所以他畫中的意境,常予人肅然起敬,藝術價值十分高。他喜歡學習古人技巧上的優點,但作畫時,很有自己的主張,絕不模仿抄襲古人的畫,而且從實際的觀察中去學習。大致說來,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是以形寫情,變形取神;著墨簡淡,運筆奔放;佈局疏朗,意境空曠;精力充沛,氣勢雄壯。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佳體現。
不同於董其昌的溫和柔潤,他的山水畫相當強勁有力道。他的山水畫相當有特色:內容大部份是殘山剩水、一片荒涼,在畫中,他塑造出破碎山河的感覺,深深寄託了亡國之痛。他的花鳥畫在風格或氣氛上,都與山水畫是一致的「冷如冰霜」。如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,瞪眼的魚,甚至禽鳥一足著地,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,顯出了「白眼看青天」的神情,有點「冷眼看天下」的意思。
朱耷畫中的詩句跋語,常隱晦地表示對其清廷極端的不滿。如膾灸人口的《孔雀圖》及其題詩辛辣地諷刺了主屈膝求榮、投降新主子的奴才醜態。《鵲石圖軸》諷刺清貴不善自謀而強佔別人地主。更著意表現雙鵲集棲于磐石之上,這不是屍鳩可以佔據和動搖得了的。他常畫的蓮荷松石、梅蘭竹菊、蘆雁鳧鶴、魚鴨鷹鹿等等,大抵象徵著他性格的倔強與高風亮節。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,而一般農民、貧士、山僧、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,這種不屈於權勢的精神,歷來為人們讚賞與稱頌。
總而言之,朱耷的畫表現出堅韌的生命力,值得後人學習。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,八大山人是革新派「四大畫僧」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。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,正如他自己所說的:「讀書至萬卷,此心乃無惑;如行路萬里,轉見大手筆。」他認為畫事有如登高,「必頻登而後可以無懼」,說明他對藝術不斷磨煉的精神!
相關文章
- 歷史人物:勇於抗惡的楊繼宗 (2007年2月3日)
- 歷史人物:北宋的建築大師──李誡 (2007年2月3日)
- 歷史人物:老當益壯伏波將軍—馬援 (2007年2月1日)
- 歷史人物:寬恕正直的范純仁 (2007年1月31日)
- 歷史人物:唐代詩人劉禹錫 (2007年1月12日)
- 歷史人物:音樂神童莫札特 (2007年1月11日)
- 歷史人物:醫聖張仲景 (2006年12月4日)
-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(2006年12月3日)
- 歷史人物:神農嘗百草 (2006年12月2日)
- 歷史人物:忠臣典範的周公 (2006年11月28日)
- 歷史人物: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(2006年9月30日)
- 歷史人物:嶔崎磊落的畫家:王冕 (2006年8月31日)
- 歷史人物:“惠民有為”的科學家─王禎 (2006年8月30日)
- 歷史人物:戰國時代的科學家:石申與甘德 (2006年8月29日)
- 歷史人物:天文學家郭守敬(下) (2006年8月2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