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周武王駕崩以後,成王非常年少,周公於是替成王攝政。成王長大後,周公就還政於成王,非常謹慎恭敬的侍奉成王,生怕犯什麼錯誤。不過由於周公的權力很大,成王自己又剛剛掌握政權,這時又有人說周公的壞話,成王就對周公產生了懷疑。
為表明心跡,周公寫了一首詩,在詩中,周公一方面表示對周室、成王的忠貞,一方面警告那些散布流言的人「無毀我室」。
周公將這首詩送給成王,成王讀了詩,還是不相信周公。周公沒有辦法,只好逃亡到了楚國。由於成王懷疑周公,引發了天怒,這一年的秋天,在莊稼成熟還未收穫的時候,天突然刮起了大風,雷電交加,田裡的莊稼全部被吹倒,連大樹都被連根拔起,全國上下一片恐慌。
但是成王卻認為天發怒,是由於天下人事關係的異常引起的。那些製造流言的人,這時又在成王耳邊說:「天變是不是警告您,要防止周公篡權?不然,怎麼這麼厲害呢?」聽了流言,成王覺得很有道理。於是,他決定打開收藏文書的金匱,希望從中找到對付周公「篡權」的辦法。
但在金匱中,成王卻意外的發現了周公的一個祈禱冊文。當初成王年幼的時候,生了重病,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,向神禱告說:「成王現在年幼沒有主張,冒犯神的是我姬旦,如果神要懲罰的話,就懲罰我吧!」後來成王果然痊癒。看了冊文,成王才知道周公對王室的忠誠是絲毫不用懷疑的。於是,他請回周公,誠懇的說:「你一直盡心盡力,我年幼無知,聽信流言,以致引起了天怒,請叔父原諒我。」
中國傳統文化講「忠」,對君主要盡忠,周公就是儒家忠臣的典型。他忠心耿耿的輔佐周王室,恪守臣道,他這種忠君尊王的精神成為古代臣子的道德典範。
相關文章
- 歷史人物: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(2006年9月30日)
- 歷史人物:嶔崎磊落的畫家:王冕 (2006年8月31日)
- 歷史人物:“惠民有為”的科學家─王禎 (2006年8月30日)
- 歷史人物:戰國時代的科學家:石申與甘德 (2006年8月29日)
- 歷史人物:天文學家郭守敬(下) (2006年8月28日)
- 歷史人物:天文學家郭守敬(上) (2006年8月27日)
- 歷史人物:明末的科學家──徐光啟 (2006年8月26日)
- 歷史人物:百戰百勝驃騎將軍—霍去病 (2006年8月25日)
- 歷史人物:忠貞不失其節—蘇武 (2006年8月24日)
- 歷史人物:救急宰相—張居正 (2006年8月23日)
- 歷史人物:偉大探險家—張騫 (2006年8月22日)
- 歷史人物:中國的狄德羅─宋應星 (2006年8月21日)
- 歷史人物:少年英雄—夏完淳 (2006年8月20日)
- 歷史人物:盡忠職守的蕭何 (2006年8月19日)
- 歷史人物:古文運動的領導者─韓愈 (2006年8月1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