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魏時舉,北魏鉅鹿人。
有一年莊稼歉收,谷價猛漲。魏時舉打開自家的糧倉賣米,價錢卻只是別人的一半。整個郡縣的很多貧苦百姓,都靠他的救濟賴以生活。
他曾對人說:“年歲不好的半價,也就是豐收時的全價了。我雖然少賺了點,可是有甚麼損失呢?假如沒遇到歉收,難道就能只想到賺錢嗎?”
魏時舉重義輕利,救濟他人於危難之中。他的兒子魏收節一直做官,累官至僕射(相當於宰相),這真是善有善報,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。
“善有善報”是真實不虛的,在數千年來,經歷了無數人的檢驗和驗證。祖上樂善好施、行善積德,子孫後世蔭受惠澤,家門顯耀,兒孫成器……,歷朝歷代的古書上對這類事例都有相當多的記載。
相關文章
- 民間故事:己所不欲,勿施與人 (2006年4月20日)
- 民間故事:清廉簡約 捨己施人 (2006年4月13日)
- 民間故事:重義輕利 問心無愧 (2006年4月12日)
- 民間故事:寧傷己不損人 (2006年4月8日)
- 民間故事:行善傳家 厚德望族 (2006年4月7日)
- 民間故事:團結就是力量 (2006年4月6日)
- 民間故事:勿圖虛榮 (2006年4月5日)
- 民間故事:重義重德 君子所為 (2006年4月4日)
- 民間故事:恭敬謹慎 (2006年4月3日)
- 民間故事:忍辱不怨 反為人著想 (2006年4月2日)
- 民間故事:慈愛寬仁的鄭板橋 (2006年4月1日)
- 民間故事:不攻人短 (2006年3月31日)
- 民間故事:輕利重義 善良忠厚 (2006年3月29日)
- 民間故事:「一字師」的故事 (2006年3月26日)
- 民間故事:利心不動道心存 暗施陰德天神助 (2006年3月2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