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王華,明朝浙江余姚人,成化十七年辛醜科狀元,官至禮部侍郎,為人忠厚,頗有節操。
王華在任當官時,有人把別人做的事誣陷到他身上。有人勸王華申辯澄清這件事,王華說:“這是我同年好友做的事,我如果申辯澄清了,這就成了攻擊朋友的隱私和過錯了。”所以王華就始終沒有申辯。
後來王華的兒子王守仁到京城做官,聽到很多人對這件事議論紛紛,於是準備上書皇帝,奏明真實情況。王華急忙寫了一封信,制止他這樣做,信中說道:“你把這件事當成我的恥辱,倘若你攻擊我朋友的隱私和過錯,這更是我的一大恥辱啊!”王守仁聽了父親的勸告,便沒有再執意上書為父辯解。
“不攻人短,莫矜己長”是待人處事就遵循的傳統美德。反觀一下自己,自己又何嘗沒有短處和過失呢?只看重他人的短處和缺點,這不但與己無益,而且會傷害他人,更是有違與人相交需謙和、至誠、重義的原則。
相關文章
- 民間故事:忍辱不怨 反為人著想 (2006年4月2日)
- 民間故事:輕利重義 善良忠厚 (2006年3月29日)
- 民間故事:「一字師」的故事 (2006年3月26日)
- 民間故事:利心不動道心存 暗施陰德天神助 (2006年3月24日)
- 民間故事:大度忍讓 (2006年3月23日)
- 民間故事:愛而不教 反害其子 (2006年3月21日)
- 民間故事:忠厚忍讓 以德報怨 (2006年3月19日)
- 民間故事:重德的陶母 (2006年3月17日)
- 民間故事:守義還重金 子孫享余慶 (2006年3月13日)
- 民間故事:善良憐憫 謙遜自持 (2006年3月8日)
- 民間故事:仁慈憐憫 積德昌後 (2006年3月4日)
- 民間故事:賣土老人 (2006年2月21日)
- 民間故事:誠實無私 (2006年2月20日)
- 民間故事:三世惡業一世還 (2006年2月18日)
- 民間故事:救人得福報 (2006年2月1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