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合實際,是很多教育者和父母們所犯的普遍性錯誤。簡言之,就是沒有把孩子當做孩子來看待。大概是因為我們的思維都已經是成人化,並想把這種思維強加給孩子。對於孩子的要求太過於苛刻。比如認為孩子不應挑食、不應隨便丟東西等等。
一旦孩子達不到「自己」的期望值就不滿意,而沒有從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。對於有的孩子來說,安安靜靜的坐在桌邊進餐可能就是一個過高的期望值,那我們就把底線放的再低一些,只要他們今天做的比昨天好一些就是進步,就是成功。
必須承認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、特殊的、獨一無二的。接受並了解孩子的一切,他們的優點、缺點、可愛處和不可愛處。只有完全的接受他們的一切,才能毫無偏見的去面對他們。
大部分「淘氣」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別人的訓斥和冷落,多數情況下這種「針尖對麥芒」處罰方式不會被他們所接受。我個人的體會就是會讓事情變的更糟糕,甚至有時覺的是一場戰鬥。如果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敵人關係,那其結果可想而知。但相反,愛和擁抱是一個孩子幾乎無法拒絕的款待。
一個熱情的擁抱要比一次「Time out」的實際效果可能要好的多。在愛的前提下,嚴厲的教育才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。孩子們也會明白,這樣是為了他們好,而不是討厭他們才這樣做的。
有一次,當一個孩子向我衝過來抓起我的眼鏡,丟在地上時。那一瞬間我的惱怒幾乎就要爆發了。可是理智的那一面讓我靜靜的走過去,拾起眼鏡,輕輕的戴回去。然後用安靜而又憐憫的聲音問他:「你為什麼會這麼憤怒呢?」接著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已經準備好的「戰鬥姿態」消失了,他用很可憐的聲音對我說「我想媽媽」,我把小小的他緊緊的抱在懷裡。我知道,這一次我勝利了,用忍耐和安靜征服了這個男孩。
很快的這些孩子就要升班了,感謝他們讓我在這一段時間變得更加堅強、理智和忍耐。並有機會反思我的教育理念。
相關文章
- 歷史故事:趙氏孤兒 (2010年6月17日)
- 讓孩子成為 「小幫手」 (2010年6月10日)
- 最後一名變優秀生 (2010年6月6日)
- 女兒在大法中受益 (2010年6月5日)
- 參與晨光教學有感 (2010年6月4日)
-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? (2010年6月1日)
- 偷吃分數的精靈 (2010年5月31日)
- 孩子告狀時 (2010年5月29日)
- 淺談「孝順」 (2010年5月26日)
- 有禮貌的小朋友人見人愛 (2010年5月23日)
- 多愛少責罰 (2010年5月20日)
- 參與晨光教學有感 (2010年5月19日)
- 陪他,培他 (2010年5月17日)
- 最讓家長放心的幼兒園 (2010年5月16日)
- 孩子的金錢觀 (2010年5月1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