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童話寓言

尾牙的典故

【明慧學校】每年的黃曆十二月十六日,俗稱「尾牙」,也稱「尾迓」。民間習俗,每迎初二、十六這兩天都要「做牙」拜土地公,黃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次做迓,故稱為「尾迓」。此日家家戶戶都要以三牲祭拜地公,各行業的老闆則藉此日宴請員工,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。正所謂「一敬神二敬人」,有其實質的意義。

土地公的正式稱呼是「福德正神」。祂是每個地方的守護神,所以各地的土地公都有不同的傳說故事。傳說在帝堯時代,有一位專門教導人們耕種方法的農官,後代的人為了感謝他的恩德,就把他奉為土地神。

另外一種傳說是,他是一位張姓的收稅官,非常愛護百姓,時常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,當他死後,人們就為他和張夫人立祠,他們就成為當地的土地公、土地婆了。

又一個傳說是,從前有一位收稅官,名叫張福德。他非常愛護百姓,如果百姓一時繳不出稅,他會寬緩些日子;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繳稅,他就自己拿錢貼補;百姓遇到困難,他也會盡力去幫助他們。每天就看著他流著汗在田埂間、市街上奔走,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。

他死後,新任的稅官很壞,他不但催逼百姓納稅,更時常虐待他們。沒多久,大家就非常受不了,感到痛苦萬分。百姓們懷念張福德的懿行,於是在田野中風景最好的地方為他立祠,並尊稱他為「福德正神」,他們就成為當地的土地公。百姓們常去燒香祭拜,向土地公祈求庇佑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