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心靈小品

心無旁騖的純淨

文/小筱

【明慧學校】前些日子,朋友借給我一部影片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:故事中給我較深觸動的同樣的是那「心無旁騖」的純淨。故事中的老人,帶給主角米爾曼對生命與生活的全新認識,於是米爾曼以古希臘聖哲之名「蘇格拉底」稱呼這位在加油站工作的老人。他教米爾曼學習單純、快樂、不複雜的生活──「快樂的祕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想要的,而是在於培養少慾的能力。」摒除腦中所有的雜念,專注於當下。

故事中有一回,老人告訴米爾曼,將帶他到一個令其大開眼界的地方。米爾曼滿心期待的登上了山頂,走了幾個小時的路程後,終於見到蘇格拉底所說的山頂,卻發現等在那裡的其實不是想像中特殊而了不起的景象,僅僅是腳下一塊絲毫不起眼的石頭、幾朵小花,他失望的對老人咆哮,老人沒有多加解釋。而米爾曼在冷靜後豁然明白:為了夢想而揮灑的汗水和沿途雀躍的期待心情交織的過程,就是最大的收穫。

「心無旁騖」的純淨狀態,從「心」開始。在《莊子•達生篇》中,〈梓慶削木為鐻〉,魯候問梓慶:「子何術以為焉?」用什麼樣的技法能製作出那樣令人驚嘆不已的鐻來?梓慶經過齋戒靜心,將慶功、獲得爵位俸祿、別人對自己的非議、褒貶等等思想全都排除後,讓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擾,既不求賞賜,也不懼怕遭到懲罰,方才進入森林,還得觀察各種木料的質地,精心選取自然形態合乎製鐻的材料,然後動手加工製作,才能製成鬼斧神工的成品來。

簡單樸實的生活,並不是非得放下物質上的東西。不重其表面形式,在於修心、少慾、對名利的得失淡些、闖過自己內心對事物表象枝節的束縛,我想在每一個當下就能更加珍惜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