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常常會使用到「毛病」這個名詞。專挑別人的缺點,我們會說挑毛病;東西出現了差錯、故障,就說是出毛病;長期好不了的疾病或有不良的嗜好、習慣,則叫作老毛病。那麼,為什麼把缺點或錯誤稱為「毛病」呢?
「毛病」一詞原是專指馬的毛色有缺點,如:舊題宋朝蘇軾《續雜纂》:「怕人知:賣馬有毛病。」在古代,馬可以拉車、載重、作戰,及供人騎用,馬對人有很大的用途。因此,古人相馬要求十分嚴格,首先要看馬的毛色,再看馬毛的形狀。
在宋朝徐咸《相馬經•旋毛圖》上記載:「凡毛氄軟溫潤有文理,未易見,故此圖善旋五,所謂若滅若沒,若亡若失也。惡者粗逆易見,故此圖惡旋十四,所謂毛病最為害者也。」大意是說,馬的毛長的像螺旋形狀,有好有壞。旋五圈是跑的快的好馬,旋十四圈就是有毛病的馬,這種馬對騎者有害處。這是古人觀察馬匹優劣的經驗與方法。
後來,人們對馬的需求日減,「毛病」一詞就少用了,也不再局限於相馬,而漸漸成為用來泛指人的缺點,或事物的瑕疵、差錯等問題。如: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三一:「有才者又有些毛病,然亦上面人不能駕馭他。」又《老殘遊記•第十八回》:「本不知道裡頭有砒霜,因疑心月餅裡面有毛病,所以揭開來細看。」
相關文章
- 筆耕的典故 (2009年3月7日)
- 成語故事:銜環結草 (2009年1月2日)
- 歷史典故:為何稱岳父為「泰山」? (2008年11月15日)
- 歷史故事:「捉刀」的典故 (2008年11月10日)
- 廣播節目:傳統文化第41集 (2008年1月24日)
- 「祝融」的典故 (2007年9月27日)
- 清明節折柳插頭的典故 (2007年5月30日)
- 民間故事:只准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 (2006年11月1日)
- 民間故事: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」的典故 (2006年10月31日)
- 寓言故事:“百鳥朝鳳”的典故 (2006年6月23日)
- 東方朔與元宵節的傳說 (2006年2月12日)
- 天燈的歷史典故 (2006年1月5日)
- 冬至〈3〉關於冬至的傳說 (2005年12月31日)
- 冬至〈2〉冬至節的風俗 (2005年12月30日)
- 冬至〈1〉冬至節的由來 (2005年12月29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