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在有些場合,往往有的人會以「筆耕」來介紹自己的職業,意思就是以寫文章為業的。在古書上也有記載,如《文選•任昉•為蕭揚州薦表》:「既筆耕為養,亦傭書成學。」及元朝薩都剌《寄王僉憲》詩:「有酒從人飲,無田藉筆耕。」那麼,為什麼以筆墨謀生的人要稱為「筆耕」呢?
「筆耕」一詞按字面上解釋,就是以筆代耕之意。古代的農夫以鋤頭耕作為生,而讀書人則以筆幫人抄寫為生。所以筆耕最初的意思,是指識字者用筆給人抄抄寫寫賺取費用過活,也就是說,抄寫工作就像農夫耕種田地一樣的辛勞。
原來「筆耕」一詞出自魏晉史學家華嶠《後漢書.目一.班超》上所載︰「超傭書勞苦,投筆嘆曰:『大丈夫當立功異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筆耕乎?』」這也是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。
東漢時,班超的家境非常窮困,因此只好到官府工作,靠抄寫書籍賺取報酬,用來供養母親及維持家計。日子久了,班超對抄抄寫寫感到非常煩悶。有一天,他又覺得十分厭煩,就把筆擱下停止抄寫,長嘆一聲說︰「大丈夫應當效法傅介子、張騫等人,在疆場衛國立功,怎能長期把生命浪擲在筆硯之間呢?」於是,班超便棄文從軍,追隨大將軍竇固出征,擊潰匈奴,立下大功。
因此,「筆耕」一詞也就漸漸傳開,流傳至今。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銜環結草 (2009年1月2日)
- 歷史典故:為何稱岳父為「泰山」? (2008年11月15日)
- 歷史故事:「捉刀」的典故 (2008年11月10日)
- 廣播節目:傳統文化第41集 (2008年1月24日)
- 「祝融」的典故 (2007年9月27日)
- 清明節折柳插頭的典故 (2007年5月30日)
- 民間故事:只准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 (2006年11月1日)
- 民間故事: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」的典故 (2006年10月31日)
- 寓言故事:“百鳥朝鳳”的典故 (2006年6月23日)
- 東方朔與元宵節的傳說 (2006年2月12日)
- 天燈的歷史典故 (2006年1月5日)
- 冬至〈3〉關於冬至的傳說 (2005年12月31日)
- 冬至〈2〉冬至節的風俗 (2005年12月30日)
- 冬至〈1〉冬至節的由來 (2005年12月29日)
- 寓言故事:“百鳥朝鳳”的典故 (2005年12月1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