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與諸子登峴首 (孟浩然)
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
江山留勝跡,我輩復登臨。
水落魚樑淺,天寒夢澤深。
羊公碑尚在,讀罷淚沾襟。
【作者簡介】
孟浩然(公元689-740),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。他和王維一起合稱“王孟”,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。他的詩風格清淡、自然而又韻味深長,在唐詩中自成一家。
【字句淺釋】
解題:作者登上峴山,觸景傷情、見碑落淚,寫下了這首語言平易簡淡、感情真摯動人的唐詩佳作。峴首:峴首山,又叫峴山,在湖北襄陽的南面。代謝:更迭,交替。勝跡:有名的古蹟。登臨:登山臨水。魚樑:魚樑洲,是漢代著名隱者龐德公的居處。夢澤:“澤”是聚水的窪地。在今洞庭湖北岸一帶地區,古代有雲澤、夢澤兩片澤地相連,後來逐漸淤積為陸地。羊公:指羊祜,晉代人,鎮守襄陽,受人民愛戴,死後人們為他在峴山上立碑記念他。
【全詩串講】
人事交替更迭形成世態,時光不斷來去分出古今。
大好江山留下有名古蹟,我們如今又對山水登臨。
水淺地露魚樑洲更凸顯,天寒草衰雲夢澤遠而深。
記念羊公之碑還在山上,讀完碑文淚水沾濕衣襟。
【言外之意】
後世詩家對孟浩然詩歌的評語中,“語淡而味終不薄”是公認的中肯之言,而這首詩也正是體現這一評語的一個標本。
“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”。詩一開篇,作者便以漫不經心的語調、極其平凡的語言,說出了一個貌似平凡、實則發人深省的真理。世上人與人之間,由於在世世代代形成的業債中互報互還,從而演化出一件件的“事”。而人與事、事與事之間,又相互絞結、糾纏而形成一幅無所不包的生活畫面。一幅幅生活畫面在時間的長河中漂來了,又飄去了,它們就形成一個不可分割、永不停息的整體,人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“歷史”!“人事”和“古今”,這就是構成歷史的基本材料。但要把抽象而略帶神秘的歷史用如此具體而平凡的話語說出來,其間該有多少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細緻的觀察和思考啊!而且,這兩句話的語氣和著眼點,也讓人親切的感到作者遊心物外、跳出塵囂的恬淡心懷。
順著談古論今的心緒,“江山留勝跡”踏著“古”的腳跡,“我輩復登臨”則把讀者引到登山臨水的“今”中來。作者崇拜的隱者龐德公的居處魚樑洲,因為水位低落而暴露無遺,隱喻著歷史潮流的衰落,人們對隱者的尊重已經消減;天寒萬物凋零,可以極目遠望遼闊的雲夢大澤的蕭條景像,隱含著世態的冰涼、作者心中的淒清。可是,羊祜去世已經四百多年了,人們為記念他而建的石碑還矗立在山上啊!他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歷史人物,只是因為他為當地人民作了許多好事,人們就不讓他沉入歷史長河的泥沙!每一個為人民作過一星半點好事的人,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,特別是,當人民急需他為人民作一點好事的時候!作者讀完羊公碑而涕淚橫流,因為他雖然放的下對名利的追求,卻放不下人民啊!他為自己不能像羊公那樣為人民有所作為而悲傷!
然而,我們可以告慰作者的是:你的詩歌也為你建立了一塊豐碑!而且,它是建在炎黃子孫的心上,更經的起歷史長河中泥沙的沖刷和搓磨!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望夫山─望夫石 (2009年11月21日)
- 唐詩欣賞:次北固山下 (2009年11月18日)
- 唐詩欣賞:歸嵩山作 (2009年11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題興化寺園亭 (2009年11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天末懷李白 (2009年11月9日)
- 唐詩欣賞:烏衣巷 (2009年11月6日)
- 唐詩欣賞:春曉 (2009年11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鹿柴 (2009年10月29日)
- 唐詩欣賞:江雪 (2009年10月26日)
- 唐詩欣賞:秋浦歌 (2009年10月23日)
- 唐詩欣賞:白雲泉 (2009年10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登鸛雀樓 (2009年10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靜夜思 (2009年10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江村 (2009年10月6日)
- 唐詩欣賞:夜歸鹿門歌 (2009年10月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