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點絳唇 (姜夔)
燕雁無心,
太湖西畔隨雲去。
數峰清苦,
商略黃昏雨。
第四橋邊,
擬共天隨住。
今何許?
憑欄懷古,
殘柳參差舞。
【作者簡介】
姜夔(約 1155-約1221)字堯章,號白石道人。工於詩、精於詞。精通音律,其詞集中有不少自度曲。詞風清空峻拔,“如野雲孤飛,去留無跡”,在宋詞中別樹一格。
【字句淺釋】
燕雁:北方來的雁。無心:沒有心機。這裡指純任天然。清苦:形容寒山寥落、荒涼。商略:準備,醞釀。第四橋:又名甘泉橋,在今江蘇吳江城外。天隨:指唐朝詩人陸龜蒙。他號天隨子,曾居吳江甫裡,終身不仕。參差:長短不齊。
【全詞串講】
北來的大雁,毫無心機,純任自然,隨應節候南飛;它們沿著太湖西畔,跟隨流雲,悠悠而去。湖畔的幾座山峰愁苦而清寂,黃昏時分正醞釀著一場暮雨。
本想留在甘泉橋邊,讓前朝隱者陸龜蒙作我精神的伴侶,我也學他在此隱居。然而,今世是何世?當今之世,遠非昔比。當我倚著欄桿,極目遠眺,緬懷今昔,眼前只有殘敗的柳枝,在寒風中參差的扭動著它們細軟無力的腰肢。
【言外之意】
“燕雁”像喻作者飄泊的人生;“無心”表白作者心隨自然。“隨雲去”也是“無心”的飄泊江湖;“數峰清苦”實為作者心態;“商略黃昏雨”表露作者內心深處尚有“有所作為”之心。
第四橋邊,天隨子早已作古;但作者卻“擬共天隨住”(打算和天隨子住在一起),好像完全忘了時間的間隔,把古今的時空揉合在一起,表現了作者對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的仰慕和追隨的極其強烈的感情。“今何許?”萬千感概,難以言表;“柳”本來柔弱,加之又“殘”,更是無力,但仍然在寒風中勉力而“舞”,蒼涼中透出悲壯,暗示國運衰微,心中萬般無奈,讀之使人暗然神傷。
此詞藝術造詣極高,正好體現了姜夔詞“如野雲孤飛,去留無跡”的特色,不愧為宋詞中的精品。
相關文章
- 宋詞欣賞:少年遊 (2008年5月29日)
- 宋詞欣賞:玉樓春 (2008年5月28日)
- 宋詞欣賞:漁家傲 (2008年5月19日)
- 宋詞欣賞:定風波 (2008年5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將進酒 (2008年5月11日)
- 唐詩欣賞:吾富有錢時 (2008年5月7日)
- DC明慧學校校長訪談錄(二) (2008年5月6日)
- 唐詩欣賞:使至塞上 (2008年4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寄焦煉師 (2008年4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自解 (2008年4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家住綠巖下 (2008年4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(2008年4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酬張少府 (2008年3月31日)
- 唐詩欣賞:杜陵叟 (2008年3月27日)
- 唐詩欣賞:古風五十九首(其三十一) (2008年3月2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