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玉樓春 (辛棄疾)
何人半夜推山去?
四面浮雲猜是汝。
常時相對兩三峰,
走遍溪頭無覓處。
西風瞥起雲橫度,
忽見東南天一柱。
老僧拍手笑相誇,
且喜青山依舊住。
【作者簡介】
辛棄疾(公元 1140-1207)字幼安,號稼軒,南宋著名愛國詞人。其詞熱情洋溢、慷慨激昂,是繼蘇軾之後豪壯派的代表人物,後人常把他們並稱“蘇辛”,足見其影響甚大。
【字句淺釋】
常時:平時,經常。覓:尋找。瞥:眼光掠過,匆匆一看。
【全詞串講】
什麼人半夜三更把山推走了?我猜是四面八方飄浮的雲片。
經常與我相對的兩三座青山,直走到小溪盡頭也沒有看見。
一瞬間西風乍起,浮雲飄散,忽見東南面山似擎天柱一般。
山中老僧也拍手喜笑又誇讚,看青山依舊笑在眉間喜心間。
【言外之意】
青山立地頂天,似擎天柱一般巍然聳立,給人“真實”、“實在”和“穩重”的感覺;而浮雲使人覺得飄渺、不可捉摸和不可靠。作者常向青山寄託情懷,甚至引為知己,經常相對、相思:“青山恰對小窗橫”[1],“青山意氣崢嶸,似為我歸來嫵媚生”[2],“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、見我應如是。情與貌,略相似” [3]。可見作者對青山感情之深!難怪一時不見,便要著急的四處尋找。
浮雲暫起,青山不顯。以假掩真,見者茫然。
西風突來,片片吹散。雲已不見,山還是山!
頂天立地、似擎天柱一般巍然聳立的大山,幾片輕飄的浮雲怎麼能推的動?又怎麼能長期遮掩?
注:[1][2][3]分別引自辛棄疾詞作《浣溪沙﹒瓢泉偶作》《沁園春﹒再到期思卜築》《賀新郎﹒邑中園亭……》。
相關文章
- 宋詞欣賞:點絳唇 (2008年5月31日)
- 宋詞欣賞:漁家傲 (2008年5月19日)
- 宋詞欣賞:定風波 (2008年5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將進酒 (2008年5月11日)
- 唐詩欣賞:吾富有錢時 (2008年5月7日)
- DC明慧學校校長訪談錄(二) (2008年5月6日)
- 唐詩欣賞:使至塞上 (2008年4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寄焦煉師 (2008年4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自解 (2008年4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家住綠巖下 (2008年4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(2008年4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酬張少府 (2008年3月31日)
- 唐詩欣賞:杜陵叟 (2008年3月27日)
- 唐詩欣賞:古風五十九首(其三十一) (2008年3月24日)
- 佛家故事:僧一行 (2008年3月1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