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人物:剛正不阿「豪傑士」—丁寶楨

中國歷代人物系列——名臣篇

文/文/力修 整理 圖/嘉瑜

【明慧學校】
丁寶楨一生廉潔,薪俸多數用於濟貧,以致病危時還債台高築,光緒帝為之感動稱「遽聞溘逝,悼惜殊深」。

丁寶楨清朝名臣,在山東、四川任官二十年內,曾三次被革職留任,但他仍不畏強權,不趨炎附勢,敢做敢當,堅持正義,為民造福。

前門接旨 後門殺人
為官廉潔的丁寶楨,在山東十年巡撫任内,智殺太監安德海一事,不僅當時朝野震驚,至今還為後人廣為流傳。

同治八年的秋天,慈禧太后派心腹太監安德海下江南採辦龍袍。得此重任的安德海,得意洋洋乘船南下,因仗著太后權勢,他沿途招搖索賄,弄得地方官府慌亂不寧;後來船行至山東境內,安德海一行便棄水路改走陸路,到泰安進香拜拜。當地官員上報丁寶楨,正直剛烈的丁寶楨一方面以清規「太監不得私自離京」為由,派兵將安德海逮捕;另一方面火速上奏與慈禧太后不睦的慈安太后。獲允後丁寶楨便決定將安德海就地正法,與此同時安德海也向京都的慈禧太后搬救兵;就在慈禧太后下懿旨解救安德海之際,丁寶楨斷然地以「前門接旨,後門殺人」,將安德海及隨行太監拉到西門外大街上斬首,並曝屍三日示眾。最後,木已成舟慈禧太后也莫可奈何;事後當時的直隸總督曾國藩讚嘆的稱丁寶楨為「豪傑士」。

厲行鹽政改革
鹽不僅是地方的經濟命脈,更是重要的財政收入;丁寶楨在任四川總督時,他極力整頓川鹽;當時的川鹽因官員腐敗,走私猖獗,致使鹽業生意一落千丈,財政匱乏。首先他將原來的「官運官銷」,改成了「官運商銷」,在鹽場設廠局,銷售口岸設岸局,把鹽發給私商販賣。他廢除收受苛捐雜稅的口岸關卡,全部倂入鹽稅統一徵收,如此川鹽便能更快速流通。徹職嚴辦中飽私囊的貪官污吏,重振官威;又大力追捕盜鹽者、走私集團,並將罪行重大者斬首示眾;鹽政改革一年即見成效,財政收入大增,鹽商、人民都受益。

重修都江堰
丁寶楨十分重視水利建設。成都平原能富庶發展,大都受惠於都江堰;但都江堰因年久失修,堤堰多處毀損,導致人民常遭水災之苦;丁寶楨決定重修都江堰,以解民怨。起初他改築石壩,沒想到洪水一來就壩潰堤垮,他反覆檢討失敗原因後,認為古人用鵝卵石竹籠是有其道理的,因為易於使水「溢泄」,於是轉為採用古法修治。前後共用了四個多月時間,挖淤泥、築堰堤、整修多處導洪工程,最後還在沿江兩岸植樹做水土保持。都江堰重修工程大功告成,此後川西十四個州縣可無懼旱澇,百姓終能安居樂業;川民在丁寶楨死後,特在都江堰的二郎廟為其豎立雕像,以感念其恩澤。

開啟山東、四川近代工業
清代自鴉片戰爭以來,烽火遍九州,人民飽受戰火蹂躪。丁寶楨以務實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情勢,他深知西方「船堅炮利」的厲害,認為中國要發奮圖強,就必須學習西方製造精良武器,如此才能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」。他力排墨守派的阻撓,以「靖海安邊」之名,奏請朝廷批准後,設立山東機器局,引進西方的機器設備,製造火藥、洋槍;之後他高昇四川當總督,借鏡山東機器局經驗,也在四川創立了機器製造工廠,因而使這兩省奠定了近代工業之開端。

丁寶楨一生廉潔,薪俸多數用於濟貧,以致病危時還債台高築,光緒帝為之感動稱「遽聞溘逝,悼惜殊深」。後人常把他的政績與沈葆楨並稱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