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人物:聖之任者──伊尹

中國歷代人物系列——名相篇

文/文/阿哲 圖/志清

【明慧學校】
伊尹雖然身處紛亂的時代中,可是仍能始終如一的堅持著自己為國為民的志向,不因功績顯赫或君主無道而有任何改變。

伊尹是原本是一名棄兒,因養母住在伊水的旁邊,故以伊為姓。他是一名廚師,身材短小、貎不出眾,但足智多謀、志向遠大,後來成為商朝開國的宰相。

當時夏王桀暴虐殘忍、魚肉人民,使百姓民不聊生。伊尹看出夏朝氣數已盡,於是用自己高明的烹調手藝接近商湯,並勸他高舉義旗取夏桀而代之。商湯和伊尹相談後,頓時覺得相見恨晚,於是拜伊尹為「阿衡」(即宰相)。

商湯得到伊尹後,在宗廟裡舉行拜伊尹為相的儀式。伊尹就從調味開始,談到各種美食,進一步談到天子必須施行仁道,國家才能強盛、才能長治久安的道理。商湯對於伊尹能由烹調的技巧,領悟高妙的治國之道相當佩服,故對他信任有加、言聽計從。

在商湯和伊尹的經營下,商湯的力量逐漸壯大,於是策劃討伐夏桀。伊尹建議先停止向夏桀進貢,以探測夏桀的實力。停止進貢後,夏桀非常憤怒,就調動大軍要來伐商。伊尹說﹕「夏桀還能調動兵力,可見我們討伐他的時機,還未成熟。」於是商湯又向夏桀進貢。後來又一次停止向夏桀進貢,但夏傑這次沒有調動軍隊的能力了。商湯於是號召天下,起兵伐夏。

商湯打敗夏桀後,將他流放到南巢,夏朝從此滅亡。諸侯們一舉擁戴賢德的商湯為天子,建立了商朝。

在伊尹的勵精圖治下,商朝國勢達到鼎盛。商湯逝世後,伊尹繼續輔佐他的後代,直至商湯的孫子太甲。太甲暴虐亂德,不但使滿朝文武百官惶恐不安,而且諸侯也逐漸離心離德。三年後,眼看商朝的國勢日益式微,伊尹不得已只好把太甲放逐到桐宮,親自執政。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以後,悔過自責並且表示願意棄惡從善,於是伊尹把太甲接出來,還政給他,自己則告老還鄉。太甲返位後施行德政,勤政愛民,終於諸侯歸附,商朝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。

伊尹盡心盡力輔佐三代的商王,奠定了商朝堅實的基礎。為了他感念他功績,他逝世後,帝沃丁(太甲的兒子)以天子之禮葬之。

孟子曾說:「孔子是聖之時者,伯夷是聖之清者,伊尹是聖之任者,柳下惠是聖之和者。」聖之任者,是指伊尹雖然身處紛亂的時代中,可是仍能始終如一的堅持著自己為國為民的志向,不因功績顯赫或君主無道而有任何改變,這種情操實為聖人之所為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