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葉公子高向孔子詢問為政之道。孔子說:“為政之道,在於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而使遠處的人自願前來歸附。”
魯哀公向孔子詢問為政之道。孔子說:“為政之道,在於選擇賢德之士。”
齊景公向孔子詢問為政之道。孔子說:“為政之道,在於在使用財物上知道節制。”
子貢一直跟隨在孔子身邊,聽到三種不同的說法,有些不解。於是問道:“葉公子高、魯哀公、齊景公向老師所詢問的問題是一樣的,老師的回答卻不同,為甚麼呢?”
孔子說:“葉這個國家,都城大但國土面積小,百姓有背棄之心,所以就跟葉公子高說‘為政之道,在於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而使遠處的人自願前來歸附’。魯哀公有孟孫氏、叔孫氏、季孫氏三位大臣,對外阻礙來自各個諸侯國的賢德之士前來,在國內結黨營私而愚弄國君,將來,使得魯國宗廟和國家社稷得不到應有的祭祀的,一定會是這三個大臣,所以就跟魯哀公說‘為政之道,在於選擇賢德之士’。齊景公大力建造了雍門、路寢這樣奢侈的建築,一天之中就對已經擁有三百輛兵車的大夫重賞三次,所以跟他說‘為政之道,在於在使用財物上知道節制’。同是用符合道義的理去講,只是針對其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方式而已。”
孔子提倡“仁”,首先通過“道義”表現出來,以道德作為約束自己行為的準繩。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合於道義、應該做的事,就要勇敢的去做。認識到了應該做的卻不做,往往是因為私心雜念作怪。克服私心雜念,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義要求,才能達到理想的人格境界。維護真理、正義和良知,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,是有識之士明智的選擇。
相關文章
- 中國寓言故事:罵船如神 (2008年5月12日)
- 神傳文化: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觀 (2008年5月5日)
- 神傳文化:君子之道在於明德(二) (2008年5月2日)
- 神傳文化:君子之道在於明德(一) (2008年4月30日)
- 傳統文化第51集:神韻——承德載道,至善至美 (2008年2月21日)
- 歷史故事:顏回輸冠 (2008年2月18日)
- 中國寓言故事:欹器的啟示 (2008年1月6日)
- 二十四孝:嚙指痛心(周朝曾參) (2007年12月16日)
- 中國寓言故事:兩小兒辯日 (2007年12月4日)
- 中國寓言故事:神龜的智慧 (2007年11月26日)
- 神傳文化:不貪立節 (2007年11月17日)
- 孔子論學 (2007年11月8日)
- 智者不與人爭強 (2007年11月4日)
- 恆守節操 明道濟世 (2007年10月25日)
- 守節不屈 (2007年10月2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