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明慧教室

神傳文化:不貪立節

文/清言

【明慧學校】在神傳文化中認為,為人貴在有氣節操守,為了道德義理和正義之事,世俗間的任何艱難險阻和富貴淫樂都不能使之改變。要樹立如此節操,重要一點便是要節制自身慾望和貪心。下面便是幾個孔子和他的弟子不貪圖不義之財,立節守節的小故事。

孔子有一次去見齊景公,齊景公送給他廩丘作為供養之地,孔子推辭掉沒有接受。出來後孔子對弟子說:“我聽說君子有功才能受祿,現在我遊說景公,景公並沒有實行我的主張,便賜給我廩丘,他太不了解我了!”於是辭行離開了齊國。

曾子,又名曾參,是孔子的弟子。他總是身穿破舊的衣服耕作,魯國國君派人前去封給他一塊地作為封邑,使者說:“請您現在就換衣服吧!”曾子沒有接受。使者又反復多次來給他送地,曾子仍舊不接受。使者說:“這不是先生您向人要求的,是別人進獻給您的,您為甚麼就是不接受呢?”曾子說:“我聽說,接受了他人的饋贈就會害怕得罪這人,給人家東西的人也會顯露驕色。就算國君賜我東西而不向我顯露驕色,但我能不害怕得罪他嗎?”就這樣,曾子最終也沒有接受封邑。孔子聽說此事後,說:“像曾參這樣好品德,足以保全他的節操了。”

子思,名孔,是孔子的孫子。子思在衛國時十分貧寒,他身上穿著破舊棉絮的棉衣,連外衣都沒有,二十天只能吃上九頓飯。田子方聽說後,派人去贈送給他一白狐皮做的禦寒衣服,怕他不接受,故意對他說:“我送給人東西,隨即就忘了;我給人東西,就像扔了一樣。”子思推辭不接受。田子方說:“我有你沒有,你為甚麼不接受?”子思說:“我聽說,不合本分逾越法度的給人東西不如將東西扔到山溝中,我雖然貧寒,但不願將自身當作山溝,所以不敢接受。”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