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《韓詩外傳》卷七中,記敘了一篇發人深省的文字,值得認真閱讀並予參照。現譯述如下:
英明的君主都有三怕:一怕身居尊位而不知道自己的過失,二怕得意時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,三怕聽到了至理金言而不能踐行。
憑甚麼知道聖明的君主,有此三怕呢?請看如下的事實:
越王勾踐與吳國作戰,把吳國打得大敗,兼併了九夷。勾踐當時南面稱王稱霸,卻召集來眾臣,對他們說:“吳王夫差因為驕傲自滿,不檢點、不改正過失,而導致國破家亡。我要吸取吳國滅亡的教訓,現在宣布一條政令:知道我的過失而不告訴我的人,他就是犯罪,應該被處死。”--這就是身居尊位,而怕不知道自己過失的例子。
從前,晉文公重耳與楚國交戰,大勝楚軍。將士們得意胡為,放火焚燒掉楚軍的營壘,大火三天三夜都沒有熄滅。損毀的財物很多。晉文公重耳退朝之後,臉上帶著非常憂慮的神色。侍從們問他:“我軍大勝楚軍,君王您為甚麼面帶憂色呢?”晉文公回答說:“勝利了而不驕傲,而不縱慾胡為,這樣才能獲得長遠的安寧。如今我軍得到勝利,便驕傲自滿,縱慾胡為,這樣便不能久安;我因此而憂慮。”--這就是勝利後、得意時而怕驕傲自滿的例子。
從前,齊桓公得到管仲、隰朋兩位賢臣的輔佐,使他明辨是非,增進道義,為此深感慶幸。他便選擇吉日良辰,祭拜祖先。齊桓公跪拜說:“是祖宗保佑我得到兩位賢臣的輔佐,使我耳聰目明。敬請祖宗繼續保佑:使我能依理而為,虛心接受他們的輔佐,絕不獨斷專橫。”--這就是聽到了天下的至理金言,而怕不能踐行的實例。
古人提倡謙虛謹慎,居安思危。宋代司馬光《謹習疏》中講:“陛下當戰戰慄栗,守而勿失。”
當然,上面提到的越王勾踐、齊桓公都沒有始終堅持下去,這也說明做到謙虛謹慎、居安思危還是很難的。
古人講的明主“三怕”的道理,其實是一切人都應該重視和參照的,誰要想獲得上進,獲得勝利,獲得成功,都應該知道自己的過失,而迅速改正;都應該謙虛謹慎,不可得意忘形、胡作非為;都應該“聞至理金言而行之”,付諸行動,才能收到實效。不可把至理金言,束之高閣。所以這“三怕”,是人們都應該參照的金玉良言。
相關文章
- 神傳文化:選擇 (2008年4月22日)
- 神傳文化:說話修口 不談人短 (2008年4月20日)
- 神傳文化:鬼斧神工 (2008年4月18日)
- 神傳文化:古典詩詞中的文化品格 (2008年4月8日)
- 神傳文化:善政安民 (2008年3月27日)
- 神傳文化:琴韻致遠 (2008年3月20日)
- 傳統文化第50集:古人教子故事三則 (2008年2月19日)
- 傳統文化第48集:知識份子的道德和氣節 (2008年2月15日)
- 神傳文化:天地有正氣 (2008年2月14日)
- 神傳文化:薦才舉賢 以德為先 (2008年1月30日)
- 神傳文化:順天意國泰民安 (2008年1月26日)
- 神傳文化:黃顏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(2008年1月24日)
- 廣播節目:傳統文化第41集 (2008年1月24日)
- 神傳文化:對聯的意蘊 (2008年1月20日)
- 廣播節目:傳統文化第40集 (2008年1月2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