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塵世的生命來自於天,塵世的規則源於天道,因此遵循天道是我國傳統的做人理念。順天意則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;逆天行事則旱澇失調,民不聊生。這些事例史書上多有記載,以下為《歷史感應統紀》中的兩個故事。
宋代時劉敞在擔任鄲州知州之前,鄲州及附近幾個州郡久旱不雨,蝗蟲肆虐。劉敞上任後,廉潔奉公,愛民如子。他首先平反冤假錯案,判決獄政訴訟公正無私,很快轄境之內法治整肅,紀律嚴明。他以德施政,對民眾實施教化,使民風敦厚淳善。某日,有位旅客途經壽張時,不慎將一袋錢遺失在路上,當地居民沒有人敢任意拾取,便由里長代為看守保管,旅客返回後尋獲了失物。又有一人,傍晚在市街遺失物品,隔天才去尋找,失物仍在原地。劉敞良好的政風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和百姓的讚揚。隨即天降甘霖,蝗蟲出境,蝗蟲在境外飛來飛去就是不入鄲州郡。解除了百姓的蝗蟲之害,乾旱之苦。(《宋史•劉敞傳》)
明代的王章自幼喪父,他的母親督導他刻苦讀書。王章擔任諸暨知縣後,他母親對他依然家教嚴峻,有一次因為幫朋友餞行而較晚回家,母親叫他跪地,並杖責他說:“朝廷任命你當知縣,是叫你去喝酒吃肉的嗎?”王章慚愧的伏在地上,不敢抬頭。王章在任期間,做到了政通人和,百姓安居樂業。半年後,他奉命調到鄞縣。結果諸暨的百姓捨不得他走,而鄞縣的百姓卻又急著要他來,兩地的人民為此而相爭不下。後來他升任御史,到甘肅視察,當時兩河地方正鬧旱災,他上檄文禱告上蒼:“若是我這個當御史的有貪污或危害人民之實,請神責御史,求上天保佑人民解決困境!”檄文焚燒後不久,大雨果然傾盆降下。(《明史•王章傳》)
上天慈悲於眾生,有好生之德,唯行善深合天心。所以自古以來真正的明智之士都是順天意而行,總是積累最誠摯的心意,用最大的功德來感動上天的心。敬天保民、善化眾生、濟世助人都是符合天道的大善之舉。
相關文章
- 神傳文化:黃顏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(2008年1月24日)
- 神傳文化:對聯的意蘊 (2008年1月20日)
- 廣播節目:傳統文化第40集 (2008年1月20日)
- 神傳文化:惜時如金 君子之道 (2008年1月15日)
- 神傳文化:國畫之美 美在意境 (2008年1月10日)
- 神傳文化:音樂的震撼 (2008年1月3日)
- 神傳文化:范景文忠於職守 (2007年12月23日)
- 神傳文化:深信因果 清廉愛民積德 (2007年12月21日)
- 神傳文化:淡泊無爭 心無妒嫉 (2007年12月19日)
- 神傳文化:深信因果 清廉愛民積德 (2007年12月16日)
- 神傳文化:也談字如其人 (2007年11月29日)
- 神傳文化:八旦和嫁乞隨乞 (2007年11月19日)
- 神傳文化:不貪立節 (2007年11月17日)
- 神傳文化:有謙德 福運長 (2007年11月15日)
- 神傳文化:以德施政 任人唯賢 (2007年11月1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