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說來慚愧,30歲之前從來沒有完整的讀過一遍《三字經》。印象中的《三字經》是一部晦澀難懂,滿篇之乎者也的古八股文。可是自從網上連續登載《三字經》的原文與小故事之後,我才對它開始感興趣,才明白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淺薄。
《三字經》的特點就是一部專為兒童而作的課本,全書共一千多字,語言精練且通俗易懂,每一句均以三個字組成,故而讀起來琅琅上口又適於背誦,是宋朝以來兒童初學的第一課本。兒童若能熟讀且背誦此書,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自會了然於心。《三字經》雖然短短只有一千多字,但涵蓋的內容讓人歎為觀止。從人性本善、待人處世、自然社會常識、文學常識、歷史知識到名人故事。每一句的背後幾乎都有著很深的內涵和歷史淵源,而且很多故事生動有趣,容易被小朋友接受,如:〈孔融讓梨〉、〈孟母三遷〉等。孩子小時只教他們背誦即可,等到年齡大一些,可根據他們接受能力再逐一解釋,可放可收,自己完全可以靈活掌握。
眾所周知,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中國孩子有「香蕉人(Banana)」之說,意思是除了膚色之外,其他的方面,如:思維方式、道德理念都已經是西方的了,就像香蕉一樣黃皮其外,白瓤其內。這些孩子雖然長著一副中國人的面孔,卻對中華傳統文化一問三不知,漢語也說得馬馬虎虎。每次見到這樣的孩子,我都心中隱隱作痛,為這些孩子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根而難過。
這也不怪孩子們,在這樣一個社會中,西方文化是主流文化,如果我們作為成年人或父母,不給孩子創造一些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,對他們來說機會和時間就會很快過去。一旦成年後就很難再彌補了。而幼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,這個時候孩子接受到的理念教育,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。
從啟蒙時期就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人,長大後思想中至少不會對傳統中國文化去排斥或抵觸,為他們下一步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。我建議那些又想提高孩子中文水準,又想讓他們多了解一些中華正統文化的家長們多去了解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和內容,不要給自己和孩子將來留下遺憾。◇
相關文章
- 家長日感言 (2007年12月5日)
- 記小弟子過心性關 (2007年11月29日)
- 中國寓言故事:杞人憂天 (2007年11月28日)
- 快樂的小蜜蜂 (2007年11月28日)
- 古人教子故事三則 (2007年11月20日)
- 給他一盞燈 (2007年11月18日)
- 你給了孩子什麼? (2007年11月13日)
- 別小看了這些孩子們 (2007年11月10日)
- 跟零食說再見 (2007年11月7日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 (2007年11月5日)
- 讓孩子成為 「小幫手」 (2007年11月2日)
- 你今天陪孩子讀書了嗎? (2007年10月30日)
- 孩童的品德教育 (2007年10月25日)
- 不要辜負孩子對大法與大法弟子寄予的希望 (2007年10月13日)
- 品德動畫與說故事讓善念發芽 (2007年10月9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