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故事:讀書的方法

文/僑教雙週刊

【明慧學校】陶淵明是東晉時代有名的詩人,學問很豐富,因為不喜歡做官,就隱居在自己的家鄉。他年老的時候,有一位年輕人,因為敬佩他的學問豐富,就向他請教讀書的方法。那位年輕
人說:「陶老先生,不知道您讀書的時候,有沒有巧妙的方法?請您教教我,好嗎?」陶淵明
笑著回答:「讀書只有一個愚笨的方法,就是『勤』,只有勤奮讀書,學問才會慢慢累積起來。」

  接著,陶淵明就帶著年輕人來到稻田的旁邊,指著其中一株稻苗說:「你看看,稻苗是不
是正在長高呢?」年輕人看了很久,搖搖頭說:「沒有啊!稻苗就和原來一樣,我看不出來它
在長高啊!」陶淵明就問年輕人:「那麼稻苗是怎麼從幼苗長到現在這樣的高度呢?」年輕人
想了半天,回答不出來。陶淵明就說:「稻苗隨時都在長高,但我們的眼睛卻看不出來。所以
你只要勤奮讀書,學問就會由很少漸漸累積成很多,就和稻苗長高的道理是一樣的。」年輕
人聽了陶淵明的話,從此以後就每天用功讀書,再也不去想讀書巧妙的方法了。

*注釋:
1.隱居:居住在山村野外,與外界的事物隔絕。
2.敬佩:佩服、敬重。
3.請教:請求別人教導、指導。
4.株:用來計算花、草、樹木等植物數量的單位詞。
5.幼苗:指剛開始發芽生長的細小植物體。

*閱讀完精采的故事後,請回答下列問題:
(3)1.年輕人向陶淵明請教什麼?
(1)做官的方法。
(2)耕種的方法。
(3)讀書的方法。

(2)2.陶淵明教年輕人什麼樣的讀書方法?
(1)到田邊觀察稻苗生長。
(2)每天勤奮讀書。
(3)白天耕種,晚上讀書。

(2)3.陶淵明為什麼要帶年輕人去看稻苗?
(1)展現自己的耕作技巧。
(2)學問的累積和稻苗長高的道理相同。
(3)想請年輕人幫忙耕種。

(1)4.年輕人聽了陶淵明的話之後怎麼樣了?
(1)體會到讀書只能靠勤奮。
(2)聽不懂陶淵明的話,生氣了。
(3)決定再去請教別人。

(2)5.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?
(1)請教別人沒辦法得到答案。
(2)讀書沒有捷徑,必須不斷努力。
(3)不做官才能讀好書。

*絞盡腦汁
請用下列詞語造出適當的句子。
1.隱居:爸爸退休後就隱居在山中,過著親近大自然的生活。
例句:

2.敬佩:他勇於認錯的精神令人敬佩。
例句:

3.請教:遇到不懂的事情,請教別人,不是丟臉的事。
例句:

4.累積:姊姊累積了許久的不滿,終於在今天爆發了。
例句:

整理/嘉峰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