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偶書 (劉叉)
日出扶桑一丈高,人間萬事細如毛。
野夫怒見不平處,磨損胸中萬古刀。
【作者簡介】
劉叉,河朔(今河北一帶)人。家境貧困,好任俠。其詩風格獷放,能有出人意料的創意和構思。著有《劉叉詩集》。
【字句淺釋】
題解:這是一首風格粗獷、立意奇警的抒懷詩。扶桑:古代傳說中東方的一棵神樹,太陽就從這裡出來。野夫:粗魯、未受教育的人。這裡是作者自謙之詞,就像一般人說的“鄙人”。磨損:因摩擦和使用而造成的逐漸的損耗,這裡主要強調損耗。胸中萬古刀:作者把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正義感、是非感、仁愛之心等比作胸中珍藏的萬古寶刀,可用來斬滅邪惡、奸詐和各種不平。
【全詩串講】
太陽從大扶桑樹上升起來一丈高,
人世間便生出紛繁小事多如牛毛。
我野夫見不平心中是何等的憤怒,
白白損耗我胸中正義的萬古寶刀!
【言外之意】
用“磨損胸中萬古刀”來比喻胸中正義感因受到壓抑不能自由的伸張、因而不得不一點點的損耗,這就把自己的俠義心腸和心中欲伸不能、欲罷不甘的複雜心情,以及剛烈的個性鮮明而形象的表現出來。其藝術手法之獨特和高妙,實在是非常罕見的。這一新奇的構思和警辟的比喻,也顯示了作者獨特的詩風。
作者青少年時期行俠尚義,看到不平事就咬牙切齒、憤憤不平,終因酒後殺人而亡命。後來遇到大赦,決心好好讀書,但其自幼形成的行俠尚義的稟性未改,剛直的性格還在。當初行俠的有形之刀已經不用了,但胸中正義之刀仍然閃爍著不滅的光芒。然而因為種種原因,路見不平卻不能拔刀相助,正義怒火只能鬱結心中,這是何等的痛苦!千萬年來專門用以斬除邪惡、消滅不平的正義寶刀,現在只能任其損耗了。這是何等的令人激憤!於是讀者在忍無可忍之時,便通過這首慷慨悲歌的小詩把心中久積的痛苦和激憤一併傾洩出來。
時至今日,許多人胸中這把“萬古刀”都已經損耗的差不多了,但也確實還有許多人胸中的“萬古刀”還在閃爍著不滅的光芒。他們正在團結一致,把千萬把“萬古刀”造成一把威力無比的“倚天劍”,直到滅盡世間一切邪惡與不平!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宿王昌齡隱居 (2010年5月30日)
- 唐詩欣賞:秋夜獨坐 (2010年5月27日)
- 唐詩欣賞:送楊山人歸嵩山 (2010年5月24日)
- 唐詩欣賞:回鄉偶書 (2010年5月21日)
- 唐詩欣賞:夜歸鹿門歌 (2010年5月18日)
- 作文學堂:天啊!我染上了H1N1 (2010年5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題破山寺後禪院 (2010年5月15日)
- 作文學堂:變成一位品德高尚的好人 (2010年5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10年5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10年5月9日)
- 作文學堂:看海 (2010年5月7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10年5月6日)
- 作文學堂:我的妹妹 (2010年5月5日)
- 作文學堂:原諒 (2010年5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10年5月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