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回鄉偶書 (賀知章)
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音無改鬢毛衰。
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。
【作者簡介】
賀知章(公元約659 - 約744) 字季真,自號四明狂客。好飲酒,與李白友善。與張旭、張若虛、包融齊名,當時被稱為“吳中四士”。其詩清新通俗、真率自然。
【字句淺釋】
解題:這是作者晚年辭官回家時所作的兩首詩中的第一首,是唐詩中的精品,千多年來一直是兒童學習唐詩時要背誦的名篇。鄉音無改:家鄉的口音還沒有改變。衰:疏落。
【全詩串講】
青少年時代離了家,年老了才回來。
兩鬢頭髮已經疏落,家鄉口音未改。
小孩子們看見我時,沒有一個認識。
他們笑著走來問我:客人從哪裡來?
【言外之意】
作者辭官回家、正式入道修煉時已是八十六歲高齡。驟然回到久別幾十年的故鄉,不免有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。今昔對比,感慨系之:“鄉音”可以保持不改,而“鬢毛”卻不能使其不“衰”。未改的“鄉音”使我時時憶念故鄉,難以忘懷,但不知回到故鄉時,故鄉還能認的我嗎?兒童“笑問客從何處來”,本來天真自然而無深意,但這淡淡一句問話,卻重重的敲打在作者心上,引發出無限的感慨:自己非但老邁衰頹,而且反主為賓,似被故鄉所忘!個中悲哀盡在平淡一問之中。全詩以此有問無答的一句結束了,但弦外之音卻哀婉不絕,久久迴響在讀者心田,讓讀者各自去想像、沉思。
此詩的成功,全在其“真率自然”的感情流露。詩題“偶書”,不但說詩是偶然而得,也隱含了其詩來自生活、發於心扉的一層意思。第一、二句似說家常,起得平淡卻又自然、真摯。第三、四句筆鋒一轉,便別開境界,以極富於生活情趣的兒童問客的場面,於兒童天真的歡樂中見出作者的悲哀;借兒童簡短無意的問話抒發作者難言的情懷。作者真摯自然的感情從肺腑中流出,以樸實無華、不加雕琢的話語道來,讀者便在不知不覺中置身於詩中的境界。陸遊說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。這首“天成”的好詩被賀知章這位老來入道的“妙手”得了,可喜可賀。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夜歸鹿門歌 (2010年5月18日)
- 作文學堂:天啊!我染上了H1N1 (2010年5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題破山寺後禪院 (2010年5月15日)
- 作文學堂:變成一位品德高尚的好人 (2010年5月13日)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10年5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10年5月9日)
- 作文學堂:看海 (2010年5月7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10年5月6日)
- 作文學堂:我的妹妹 (2010年5月5日)
- 作文學堂:原諒 (2010年5月3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10年5月3日)
- 作文學堂 :我的煩惱 (2010年5月1日)
- 唐詩欣賞:勸酒 (2010年4月30日)
- 作文學堂 :如果我看不見 (2010年4月29日)
- 作文學堂 :清潔工人 (2010年4月2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