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故事:詩筆隱晦的李商隱

文/僑教雙週刊

【明慧學校】李商隱(西元813∼858),字義山,號玉谿生,懷州河內(今河南省沁陽縣)人。他所寫的抒情詩,對後代的影響最深遠。

  李商隱十七歲時,因為文筆才華非常好,被牛黨令狐楚任命為幕府巡官,25歲時中進士,隔年,李黨的王茂元愛惜商隱的才華,任他為書記,還把女兒嫁給他。當時,正是兩黨爭執最激烈的時候,他和牛、李兩派都有關係,於是牛黨的人說他背恩。李商隱雖然多次向令狐綯上書、獻詩,最後還是得不到諒解,遭到冷落。

  李商隱一生坎坷,造就他寫出來的詩,含意隱晦不容易懂,用來表達他內心的苦悶。他的詩和杜牧齊名,並稱為「小李杜」,杜牧的詩大多帶有綺羅脂粉之氣,而商隱大多是感傷的情懷。李商隱的詠史詩和抒情詩,最能表現出他的文字音韻優美風格及浪漫主義的特色,尤其「無題」,已成為描寫愛情的千古絕唱。

  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。
  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。
  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
  蓬萊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。

  晚唐詩風走向唯美一派,詩人以李商隱、杜牧、溫庭筠為代表。由於李商隱與溫庭筠、段成式三人都排行第十六,人稱他們的作品為「三十六體」。
  
*注釋:
1.坎坷:比喻人潦倒不得志的意思。
2.隱晦:幽暗、不明顯的意思。
3.浪漫主義:為一種著重主觀性、自我情感及想像;而反對刻板、不注重文藝內涵的格律形式的思潮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