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《大學》說: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
大意是: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;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;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;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;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。
李叔同有幅字,就是“知止”二字。我們一般說“知足”,我覺的“知止”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。知足是人家給多少,你“雖然不滿意,但可接受”,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,伸手去擋住,說:我不要了。
知足是由人的,知止由自己。知足是不貪,知止是不隨。知止,簡單來說,就是知道什麼時候夠了,知道什麼時候該走,知道“上台靠機會,下台靠智慧”。
不是難在不知道,是難在不捨的,不願意。 知止,是從心靈出發的;心裡這麼想,付諸行動,才會成為“行為”。知止,不但是針對“欲壑”,懂的說,夠了;也要對“痛苦、煩惱”,懂的說,行了,不能再這樣下去了。
快樂固然短暫,如果不“知止”,痛苦往往隨之而至。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,其實也是不了解“知止”。知止功夫做到細微處,一念起來,知止,不被帶著走;一念消失了,知止,不動如山 。
相關文章
- 陌生人 (2009年5月21日)
- 懂的彎腰 (2009年5月20日)
- 商人與煩惱 (2009年5月19日)
- 你能做任何事 (2009年5月18日)
- 母親為我煮餃子 (2009年5月17日)
- 深夜裡的咳嗽 (2009年5月16日)
- 把命運轉換成使命 (2009年5月15日)
- 為了兩個純潔的靈魂 (2009年5月14日)
- 塵緣筆記:在苦難中體貼他人 (2009年5月13日)
- 楓葉家書:閒話美之準則 (2009年5月12日)
- 生活課題ABC (2009年5月11日)
- 他澆灌了我夢想的種子 (2009年5月10日)
- 自由的雞 (2009年5月9日)
- 『尊重』讓罰單變成警告單 (2009年5月8日)
- 有一種力量叫感動 (2009年5月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