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這是一個耶穌講給門徒的故事。在耶穌傳法時,曾有一位猶太律法師①當著門徒們的面,想試探耶穌,問道:「請問先生,要如何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?」
耶穌知道了律法師的身分與來意,回答:「律法上怎麼說?」
律法師說:「要盡心盡力的愛神,並像愛自己一樣的愛鄰人。」
耶穌說:「你如此做就能夠獲得永生。」
律法師又故意問:「誰是我的鄰人呢?」於是,耶穌講了一個故事。
有一天,一名猶太人在旅行的時候,被強盜打劫了。強盜剝去了他的衣裳,把他打個半死,就丟下他離去了。不久,有一個祭司經過,看了看他就繼續動身趕路。一會兒,又有一個利未人②經過,也看一看他就走了。
最後有一個撒瑪利亞人經過,見到倒在地上的猶太人,不免心生慈悲,因此包裹好他的傷,又把他帶到一個酒店裡照料。隔天臨走時,還拿出一些銀子,跟店主說:「請用心照顧他,超過這筆錢的花費,我回頭會補給你。」
耶穌:「請問,這三個人中,哪個是傷者的鄰人?」
律法師:「是憐憫他的。」耶穌就說:「你就這樣去做吧!」
看到這裡,撒瑪利亞人是誰?為什麼天生一副好心腸呢?其實撒瑪利亞人雖屬於猶太人中的一支,但卻受猶太人的歧視。在耶穌的時代,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間,可說是井水不犯河水,不相往來呢!
撒瑪利亞人,指的是耶穌時代羅馬帝國「撒瑪利亞省」一帶的人,據說他們是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打敗後,和其他民族通婚的後裔,他們的戒律沒有傳統猶太教那樣嚴格,對外族也沒有太強烈的區別。因此等到猶太人,結束在巴比倫的流亡,回歸家園以後,便不承認他們同是猶太人真正的後裔。
在耶穌告訴門徒的故事中,撒瑪利亞人其實是最不可能同情傷者的,而耶穌卻要「高貴的」猶太律法師,效法他所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。或許,耶穌真正的意思是要告訴人們,神不看身分,只見人心!
由於這個故事的影響,許多國家制定了「好撒馬利亞人法」,以保護見義勇為的人。在美國與加拿大,若有人在救難過程中有發生意外,則見義勇為者可以援引這條法律,以免除被告的責任。
在一些歐洲國家與日本,「好撒瑪利亞人法」又進一步規定,公民若遇到有困難、需要幫助的人,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,否則有幫助受難者的義務。
不管怎麼樣,我們可以看到這條法律,的確促成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,並消除了一大部分,人在互相幫助中所存有的顧慮。
註解:
①猶太律法師:猶太教中傳統上將摩西五經稱為律法書,並視為猶太教最重要的經典,研究律法書者被稱為律法師。
②利未人:以色列十二支族裔中的一支,沒有分封的土地,被揀選為侍奉神、管理聖殿的神職人員,最有名者即為帶領數百萬人逃出埃及的摩西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