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故事:乳母義節

文/陳霆

【明慧學校】戰國時代,秦國攻打魏國,打破了城池,殺死了魏王以及魏王的公子①們,而照顧公子的乳母(奶媽),卻抱著一名公子逃走了。因此秦王下令:「如果能夠找到公子,賜予黃金千鎰②,若隱匿公子的人,要殺死整個家族的人。」

有一個魏國的大臣,看到乳母,跟她說這個消息,勸她說出公子的下落,以保全家族平安,而且魏國都已經滅亡了,還需要為它付出什麼呢?但乳母卻回答:「看到利益就背棄主上,是悖逆,因為怕死而忘了節義,是背亂。況且當保母的工作就是保障孩子的安全,哪有讓孩子送死的呢?」

於是乳母就抱著公子,逃到深山大澤中。大臣把他們的下落告訴秦軍,終於秦軍追到了,乳母用身體護著公子,一起被射死。秦王聽說以後,因為感念乳母崇高的品節,用大臣的禮儀埋葬她,而她的五個兄弟也被賜予官職。

本故事出自西漢儒者劉向所寫的《列女傳》。全書收錄了105位婦女的故事,故事內容相當廣泛,從皇后嬪妃到庶民百姓,從機智聰穎到貞順節義,充分顯示出中國神傳文化中,強調教化人心、重德行善的特質。

劉向撰寫《列女傳》,一方面是要為這些女性留下傳記,供後人省思效取。另一方面,儒家認為「王教由內及外,自近者始」,也就是教導帝王必須從身邊的人開始。因此劉向寫《列女傳》,更是為了勸諫皇帝、嬪妃、外戚。《列女傳》對此後的女性傳記影響極大。

註釋:

① 公子:古代諸侯國的國君稱「公」,國君的兒子稱為「公子」。如齊桓公即位前被稱做「公子小白」。

② 鎰:重量單位。二十兩或二十四兩,稱為一鎰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