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據《史記.卷八五.呂不韋列傳》載,呂不韋原是戰國時代陽翟地區的商人,後因幫助秦莊襄王之子楚登上王位,故被任命為丞相。當時養士的風氣極盛,魏國信陵君、楚國春申君、趙國平原君、齊國孟嘗君等人,門下均有眾多食客,呂不韋不落人後,以重金禮聘許多有學問的人,門下食客亦達三千。
後來他見著書立說使名聲顯達的人也不在少數,便要他的門客把所知所聞行諸文字,集二十餘萬字成《呂氏春秋》一書。此書內容涉及歷史、地理、傳記等,可說涵蓋了天地萬物及古今之事。書成之後,呂不韋相當得意,把它公布在咸陽城門口,請大家提供意見與批評,並聲稱若有人能更動其中的一個字,即賞賜千金。
但因為呂不韋當時可說是位高權重,沒人願意得罪他,所以始終沒有任何人出面批評。這次懸賞的舉動,使呂不韋及《呂氏春秋》名揚天下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一字千金」,用來比喻文辭精當,結構嚴謹。或用來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。「一字千金」也有用其字面意思,用來指書法寫得極佳,一字價值千金。
【典源】
《史記.卷八五.呂不韋列傳》
當是時,魏有信陵君,楚有春申君,趙有平原君,齊有孟嘗君,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。呂不韋以秦之彊,羞不如,亦招致士,厚遇之,至食客三千人。是時諸侯多辯士,如荀卿之徒,著書布天下。呂不韋1>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,集論以為八覽、六論、十二紀,二十餘萬言。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,號曰《呂氏春秋》。布2>咸陽市3>門,懸千金其上,延4>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5>一字者予千金。
〔注解〕
(1) 呂不韋:西元前?∼前235,戰國時秦人。本為商賈,因有功於秦莊襄王,而為秦相,後封文信侯。曾以有孕之姬獻給莊襄王,生子政,即秦始皇。始皇時尊為仲父,後因與太后私通,畏罪自殺。
(2) 布:公布。
(3) 咸陽市:秦朝的首都,地約當在今陝西省長安市東北。
(4) 延:請。
(5) 增損:增加或減少。此處指更動文字。
源自「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」
相關文章
- 成語故事:一目瞭然 (2008年4月17日)
- 成語故事:一目十行 (2008年4月15日)
- 成語故事:一目了然 (2008年4月13日)
- 成語故事:一丘之貉 (2008年4月11日)
- 成語故事:一毛不拔 (2008年4月9日)
- 成語故事:一木難支 (2008年4月7日)
- 成語故事:一日千里 (2008年4月5日)
- 成語故事:一日三秋 (2008年4月3日)
- 成語故事:一文不值 (2008年4月1日)
- 成語故事:一手遮天 (2008年3月31日)
- 成語故事:一心一意 (2008年3月29日)
- 成語故事:千金一笑 (2008年3月28日)
- 成語故事:一心一計 (2008年3月27日)
- 成語故事:一孔之見 (2008年3月25日)
- 成語故事:一介不取 (2008年3月2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