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我做一切事都是靠一定的原則為指導的。世事本無標準,我們是依靠良知來判斷何為善,何為惡,何為醜,何為美。所受教育程度越高,內在素質越高,在這方面的判斷能力就應該越好。
一個人,做人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正直,敢於堅持真理,不畏強暴,敢於說真話,做實事。對於任何事物,都要堅持原則,不能隨波逐流,更不能趨言附勢。當你回首人生時,你可以無愧的說:“我對的起任何人!”千萬別做牆頭草,這種沒有立場的人往往會招致更多的唾棄。只有沒有立場的人,才放棄自己對生活善惡選擇的權力。
當品格正直等同於守規定的行為、好聽高尚的言詞,被定義為奉公守法的德行、而缺乏價值的衝突、選擇與行動時,這樣的正直行為是需要有條件的,有權力、資源豐厚的人自然就看起來有德行。而當正直需要條件時,品格已經不是個人的道德實踐了,正直不過是一種公關行為。
所謂正直,是願意為了理念或原則來犧牲,放棄短期或自身的利益來維護一些價值,這個抉擇已經是困難了,遑論犧牲家人的福祉與個人生命來追求。這才是品格正直的定義,而不是服從權威、考試不作弊才有品格。所以,品格的養成在於教導如何在利益與價值間作選擇,不隨波逐流,強調價值與原則作為教育的內容,而廉潔、操守與守法的要求不過是這個價值與利益判斷之後的產物。正直要問的不是守法的程度,正直要評價的是對於原則的堅持與利益的放棄。
這樣的正直不需要條件,但卻隨著環境的民主化與多元化而困難起來。原因是當壓迫的來源分散,利益的誘惑更多時,正直不再源於反抗的高貴性,而必須面對隨著權力而來的價值衝突難題。這是為什麼反抗者一旦有了權力,面臨的是更嚴苛的挑戰。缺乏這樣的認識,就難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懷念威權,甚至連過去被壓迫的人也不例外。
相關文章
- 你怎樣從大門走過 (2008年1月12日)
- 妒嫉心 (2008年1月11日)
- 寓言故事: 龜人賽跑 (2008年1月10日)
- 善念點亮希望,煥發生命力量 (2008年1月9日)
- 純善之心淨如蓮 (2008年1月8日)
- “善”和“忍”的婆媳之道 (2008年1月6日)
- 寓言故事: 山羊鬍子的幽默 (2008年1月5日)
- 就做一隻米老鼠 (2008年1月5日)
- 以善心感化冷漠 (2008年1月3日)
- 守信重諾 為人之本 (2008年1月2日)
- 在等你說謝謝! (2007年12月31日)
- 好運氣緣何降臨七次 (2007年12月30日)
- 求人不如求己 (2007年12月29日)
- 高處無雨 (2007年12月28日)
- 你聽到上帝的提醒了嗎? (2007年12月2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