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(張九齡)
萬丈紅泉落,迢迢半紫氛。
奔流下雜樹,灑落出重雲。
日照虹霓似,天清風雨聞。
靈山多秀色,空水共氤氳。
【作者簡介】
張九齡(公元678-740) 字子壽,一名博物。其詩有溫柔敦厚之風。其《感遇詩》以格調剛健著稱。有《曲江集》。
【字句淺釋】
湖口:即鄱陽湖口。解題:此詩是一幅雄奇絢麗的廬山瀑布遠景圖。迢迢:遙遠的樣子。紫氛:紫色的雲氣。道家說“紫氣”便有“神、仙”的內涵。雜樹:各種樹木。重雲:層層的雲氣。霓:副虹,即虹外的彩色圓弧。靈山:有靈氣之山,類似於說“仙山”。氤氳:形容煙雲或雲氣盛大,有瀰漫之勢。
【全詩串講】
紅雲映流泉,落下萬丈高。
紫氛是仙氣,天極看迢迢。
叢生多雜樹,奔流時隱現。
瀟灑露風姿,層層出雲霄。
晴空日照處,色如彩虹耀。
天朗氣清時,聲似風雨飄。
靈山本仙境,秀麗景色妙。
長天連水氣,氤氳精醇饒。
【言外之意】
以寫山水來托物言志,這首詩是比較成功的一首。詩中的瀑布,來自高遠的仙境,穿越層層障礙,擺脫迷霧疑雲,得到日光之助,又顯其聲聞之威,聚仙境靈氣,積天地化成之功,大有瀰漫天地間、使天地都變的精純之勢。雖是在寫景,也是在說人。
天地萬物皆有神,“萬物有靈”論在歷史上曾經是普遍接受的常識。古人心地坦誠,與大自然有更高程度的交流和溝通,能直接感受到天地萬物良性信息,並與之分享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。這才是古人托物言志、寄意抒情一類詩詞的本質。當今許多人善惡不分,心多蔽障,與大自然和環境就沒有聯繫和交流了,甚至人與人之間也都難於互相理解。這種心的相互隔離是當今社會層出不窮的矛盾和社會問題的根源。
相關文章
- 唐詩欣賞:回鄉偶書 (2007年8月21日)
- 唐詩欣賞:送友人入蜀 (2007年8月18日)
- 唐詩欣賞:偶書 (2007年8月15日)
- 唐詩欣賞:宿王昌齡隱居 (2007年8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秋夜獨坐 (2007年8月9日)
- 唐詩欣賞:送楊山人歸嵩山 (2007年8月6日)
- 唐詩欣賞:夜歸鹿門歌 (2007年7月31日)
- 唐詩欣賞:題破山寺後禪院 (2007年7月28日)
- 唐詩欣賞:山行 (2007年7月25日)
- 唐詩欣賞:途經秦始皇墓 (2007年7月22日)
- 唐詩欣賞:《對酒五首》(之二) (2007年7月19日)
- 唐詩欣賞:黃鶴樓 (2007年7月16日)
- 唐詩欣賞:勸酒 (2007年7月12日)
- 唐詩欣賞:漁父 (2007年7月10日)
- 唐詩欣賞:終南別業 (2007年7月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