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心靈小品

媽媽的碎碎念

文/任娜

【明慧學校】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,都愛碎碎念。

相信每一個小孩都有被媽媽嘮叨的經驗,哆啦A夢裡面的母親角色是大家共同的夢魘。

當時年紀尚小的我,很不理解明明每天忙得團團轉的媽媽,為什麼還可以有時間逼我起床、吃飯、上學,外加追問功課、交友跟看漫畫?更慘的是,如果少吃了一點、少穿了一件或抱了鴨蛋考卷回家,還會被抓去曉以大義洗腦一番。長大了後,有一段時間,我很受不了老媽緊迫盯人跟嘮叨,便立志一定要考上離家遠一點的學校。

在這樣堅定的「信念」下,我終於達成北上唸書的願望。剛開始,對放出鳥籠的青春小鳥而言,自由的空氣是多麼甜美,沒有人嘮叨的日子多快樂。很快的,我開始厭倦媽媽緊迫盯人的關心,故意找藉口少回家。後來,因為在北部工作的關係,回家的次數就更少了,到後來,幾個月才回一次家。

可能是太少見面的關係,每次一回家,都會被媽媽準備的山珍海味給嚇壞,每天從早到晚好像在餵豬公。吃的事情也就罷了,可能是太久沒嘮叨,耳根子從早到晚根本不得清靜。從頭頂到腳底,老媽都有意見,每次都被轟炸到昏死過去,老媽才會滿意的閉上金口。後來真的受不了,就跟老媽攤牌,說自己都三十好幾了,叫她不要再碎碎念,不然我都不敢回家了。

可能這招攤牌真對老媽管用,之後老媽就嘮叨次數減少很多,從此我也過著比較清靜的日子。在我滿意老媽的安靜沒多久,不甘寂寞的老媽就決定向外發展參加社團去了。沒想到老媽的嘮叨居然讓她在一個媽媽社團裡搏得好人緣,可能是一群媽媽在聊媽媽經,誰也不會嫌煩。

在我慶幸終於脫離苦海之際,卻發生了一件事,讓我從新思考碎碎念對媽媽的意義。

媽媽在我們成家立業後幾年得了憂鬱症。剛開始我們也不敢相信,但是隨著媽媽越來越不愛講話,失眠的情況嚴重到數天數月無法入睡,我們只好認清事實,媽媽真的生病了。

老爸說,老媽的心思都放在小孩身上,天氣變了要擔心,出遠門要擔心,如果感冒了更是急得睡不著覺。每次我們難得要回家,老媽就高興得四處採買,在廚房裡忙好幾天。一桌的山珍海味,只盼我們能多吃幾口。但是,每次我們都低頭猛扒飯,根本不理老媽咭咭呱呱的詢問。後來在我們表明不希望老媽這麼嘮叨後,老媽怕我們不回家,所以就很克制自己,克制到想打電話關心,都會在電話前猶豫很久,就算有滿腔話語,拿起電話時也只敢擠出一句「最近好嗎?」

滿腔的愛跟滿腹的委屈憋久了,要不生病也難。聽完這些話,我才了解,對於一直以小孩為中心旋轉的媽媽陀螺而言,碎碎念是表達愛的方式,因為她不習慣用言語來表達對我的愛,只能化成具體的碎碎念來關心。但我的冷漠抗拒卻讓媽媽內傷了很久。

後來花了很多時間跟媽媽溝通,希望她能多愛自己一點,少放些心思在孩子身上,畢竟我們早就老大不小了,知道如何照顧好自己。但老媽卻幽幽的回說,等到我有小孩了,才會明白那種心情。

在溝通之後,媽媽又開始她的碎碎念,不過威力相較以往收斂了許多。在我們固定的遠距通話中,我開始鼓勵媽媽講周遭身邊發生的事,諸如目前健康狀況如何、誰家嫁女兒,最近去哪玩,或隔壁的黃狗生了幾隻小狗等,好讓她不將火力集中在碎碎念上。沒想到我們的對話開始出現一些趣味性,媽媽也比較願意講心事。後來媽媽可能是為了讓一週大事報告有些「看頭」,對周圍人事物的關心開始增加,後來更是活動忙到不亦樂乎,連「報告」都沒時間。

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我問了已經有小孩的朋友,到底孩子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。朋友認真的想了一會回答我說:「從孩子呱呱落地起,就註定一生的牽掛。」這句話讓我想了許久,這真是人世間最不平等的愛情了,母親的付出跟子女的回饋簡直不成比例,但大部分的媽媽卻是甘之如飴。我雖然不是很了解,但是這種愛真是偉大的厲害。

後來,我在路上聽到有媽媽正在打電話或對子女碎碎念時,我心裡會漾起一抹笑意。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,原來愛的碎碎念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