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胡安國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和文學家,一生遵循學習聖人的德行,官至寶文閣直學士。他年輕時性格特別急躁,有一次對一小兵發怒,並動手打了他,小兵還了手,胡安國心想發怒生氣這並不能解決問題,於是就自訂了本小冊子,專門從經書典籍中摘錄些有關忍的故事來學習,後來慢慢性格變的不急躁了,心胸也變的開闊了。
夏原吉是明朝戶部尚書,為人非常有雅量。有人問他:“這種雅量可以學習嗎?”夏原吉說:“我年幼時,遇到冒犯我也必定要發怒。後來我先在外表的臉色上忍,再慢慢忍於心中,久而久之就沒有什麼事不能忍了。”
李天馥是清朝時合肥人,為人寬厚謙和,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。每次在朝廷上商討事情,他總是持守公平,有同列官員如果有嚴厲的言辭或神色,他總是笑著對他們說:“你何必這樣呢?無論什麼事,平心靜氣都可以解決。我以前也像你一樣,後來慢慢約束克制自己,漸漸就能夠平靜下來了。”
林則徐曾先後任江蘇巡撫、湖廣總督等職。他性情比較急躁,在江蘇任職時,曾經親自書寫“制一怒字”的匾額掛於廳堂之中,時時警惕和克制自己不要輕易發怒,時間久了,人們都很佩服他的雅量。
由此可見,那些賢士君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“海量”,而是他們時時注重修養自身德行的結果。人的發怒很難控制,這對自己的身心都非常有害處,是一種沒有德行的表現,而且會嚴重的傷害到他人,以至釀成大禍,所以必須加以克制,而“忍”就是一劑最有效的良方,時時事事注意克制約束自己,這樣慢慢就會達到“制怒”的目地。
相關文章
- 對事情負責任,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(2007年1月16日)
- 忍讓的人必定長壽 (2007年1月14日)
- 老實的智慧 (2007年1月13日)
- 以真誠待人 (2007年1月12日)
- 遺忘了「善良」 (2007年1月11日)
- 感謝有心人 (2007年1月10日)
- 我的故事 (2007年1月9日)
- 請問有賣仙丹嗎 (2007年1月8日)
- 愛你的命運 (2007年1月7日)
- 比寶石更珍貴的 (2007年1月5日)
- 寓言故事:龜人賽跑 (2007年1月2日)
- 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(2006年12月31日)
- 學習謙虛 (2006年12月30日)
- 童心似水 (2006年12月29日)
- 公交車上的領袖 (2006年12月2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