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記得自己讀大學時,多讀了幾本書,便自視“才高八鬥、學富五車”,總不忘借機炫耀。在與別人交談時,總是搶話,想表現自己所知甚多,口才了得。父親就總提醒我說,在與別人交談時應少說多聽,只有多聽別人的,才會有所收穫。那時對父親的勸告我總是不以為然,認為張揚個性、表現自我才是順應時代潮流。
走出校門後,碰壁的時候多了,才體會出父親話中的深意,才知道生活中該學的東西太多,該聽的話太多。漸漸的,我能少說些多聽些了,但還是常常不能有足夠的耐心把話聽完,因此也就常常犯錯誤。
不能把別人的話聽完就會斷章取義,就會貽害無窮。人家說:“你這人真不錯,只是……”我們只聽了前半句,為此而沾沾自喜,後面轉折的內容則充耳不聞。殊不知,對方要表達的正是後半句,也正是後半句可以讓我們改正缺點,完善自我。結果,我們拒絕了一句忠言,自己也就難以長進。
人家說:“那天小劉和你鬧彆扭了,後來……”原本是小劉和你有了誤會,想借他人之口解釋一下,以求和解。結果,你一聽小劉和你鬧彆扭一事,心中的火苗早躥起八丈高,開始大談小劉如何如何不是,對方的解釋你早已聽不進去,最後你不僅失去了小劉的友誼,別人見你如此不通情理,自然認為“此人不可交也”,最終你也許和誰都沒有“後來”,因為你沒有耐心聽完後來的內容。
……人往往在傾聽時豐滿,在誇誇其談時乾癟。而很多時候,人們難以控制自己的嘴,因為急於表現自己是人的弱點,也是人的特點。
相關文章
- 坐在生活的前排 (2006年5月19日)
- 鎖鏈 (2006年5月18日)
- 在帕米爾高原遇到一個凍僵的老人 (2006年5月17日)
- 管束慾望 (2006年5月15日)
- 自己拿主意 (2006年5月14日)
- 快樂即成功 (2006年5月13日)
- 人間有溫情 (2006年5月12日)
- 雨傘不見了 (2006年5月11日)
- 土撥鼠哪去了 (2006年5月10日)
- 給別人一次機會 (2006年5月9日)
- 貪婪之心不可有 (2006年5月8日)
- 寬恕別人就是拯救自己 (2006年5月7日)
- 一位小學老師寫給學生家長的信 (2006年5月6日)
- 得理要饒人 (2006年5月6日)
- 拒絕與接受 (2006年5月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