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馬伸,字時中,北宋東平(今山東東平)人。自小好學,紹聖四年進士。
崇寧初年,程頤的儒家學說因被誣蔑為邪說而遭查禁,學徒全部被驅逐。當時馬伸從吏部到洛陽擔任法曹(掌管司法的官員),他想要去程頤門下求教。
因為程頤怕連累他,就拒絕了,可是馬伸求學之心非常堅定,他備好禮物,前後去拜訪了十次,一次比一次恭敬,程頤還是沒有答應。
於是馬伸決定要辭掉官職,以示誠意,程頤說:“現在這種局面,我是怕連累了你。既然官職你能夠放棄了,那麼就不必真的棄官了。”
馬伸又說:“只要能讓我聞道,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,況且未必會死啊!”這就是古人說的:“朝聞道,夕可死”吧。
程頤感嘆馬伸求道之心的堅定和赤誠,便答應了他的要求。從此以後,馬伸只要一有時間,不論颳風下雨,必定要每天前往拜訪求教。一些人用惡語流言誣蔑他,他全然不顧。馬伸後來果然在道德修養上受益匪淺。
生命寶貴,但古人卻說“朝聞道,夕可死。”人們為甚麼會對“道”會如此的渴求,如此的堅定和珍視呢?人們千百年來所追尋的“道”到底是甚麼呢?
法輪佛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告訴我們:“佛法”是從粒子、分子到宇宙,從更小至更大,一切奧秘的洞見,無所不包,無所遺漏。他是宇宙特性“真、善、忍”在不同層次的不同的論述,也就是道家所說的“道”,佛家所說的“法”。(《轉法輪》中的“論語”)
自古求道難,聞道難,得道更難。而現在,真正的大法大道──法輪佛法,萬古以來第一次洪傳於世。適逢大法洪傳,這是生命最大的榮幸和生生世世的期盼,萬望聞者惜之,得者惜之。
相關文章
- 民間故事:兄弟仁愛 禮讓化盜 (2006年2月8日)
- 民間故事:劉將軍欺侮神靈 遭暴亡 (2006年2月4日)
- 民間故事:天知地知、你知我知 (2006年2月2日)
- 民間故事:王員外侮神 家舍頃刻化灰燼 (2006年2月1日)
- 民間故事:行善施濟 不求虛名 (2006年1月31日)
- 民間故事:摒棄嫉妒 轉禍為福 (2006年1月30日)
- 民間故事:發於至微 終為大患 (2006年1月29日)
- 民間故事:虛心納諫 改過補缺 (2006年1月28日)
- 倒貼福字習俗的由來 (2006年1月27日)
- 民間故事:豆腐橋的傳說 (2006年1月26日)
- 民間故事:廉潔正直 謙遜無私 (2006年1月25日)
- 民間故事:敦厚善良 樂於助人 (2006年1月24日)
- 民間故事:善良大度 為人著想 (2006年1月21日)
- 民間故事:寵辱不驚 淡泊平和 (2006年1月20日)
- 民間故事:歐陽修虛心求教 (2006年1月15日)